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保护管理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保护管理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保护管理 > 保护管理
昆虫资源
分享到:
时间:2018-01-30来源: 浏览次数:15067

  昆虫资源

 

摘要  由于多种原因限制,多年来保护区一直未进行系统的昆虫区系考察,昆虫家底不清,因此1996-1998年我们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系统考察,采集标本2.1万件,经初步整理,计有1354种,隶属于24目,165科。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报道:一、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区系组成和垂直分布。以能反映区系特点的鳞翅目蝶类、等翅目、蚤目、双翅目虻科和直翅目蝗总科等类群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区的昆虫区系成份以东洋界为主体,同时体现了东洋区和古北区交汇混杂的过渡区特色。垂直分布研究表明,随海拔升高,东洋区种类递减,古北区成份递增。二、主要森林害虫。列出了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同翅目等类群的名录及常见种描述,本名录包括鳞翅目蝶类11科,199种,其中42种为陕西省新记录种,蛾类16科,116种;鞘翅目15科,34种;直翅目6科,20种;同翅目7科,16种。三、竹类害虫。名录包括了89种竹类害虫,隶属于6目,23科,并对其危害现状进行了分析。四、医学昆虫。列出双翅目虻科34种,蜱类8种的名录及常见种的记述,对虻类的区系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第一节 佛坪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一、昆虫区系组成

由于多种原因限制,多年来保护区一直未进行系统的昆虫区系考察,昆虫家底不清,因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昆虫资源调查采集,此次考察共采集昆虫标本2.1万件,经初步整理,有1353种,隶属于24目,165科(表15-1)。因此认为佛坪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极为丰富。由于时间所限,大量标本还未能整理鉴定,因此目前尚不能对该区昆虫区系成分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仅就能反映区系特点的鳞翅目锤角亚目、等翅目、蚤目、双翅目虻科及直翅目蝗总科昆虫区系从属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从表15-2可看出,等翅目共发现25种白蚁。除黑胸散白蚁为古北、东洋两区广布种外,其余均为东洋区种类。白蚁是昆虫纲中最具地理特色的类群,自然扩散能力较差,其活动受水热条件限制很大,因而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此次在佛坪自然保护区能发现较多种类的白蚁也进一步证明了该区的亚热带气候特点。由于第四纪冰川过程中佛坪自然保护区没有发生冰川覆盖,原始的森林结构和自然条件使一些古老昆虫种类保存了下来,如岳坝地区发现了陕西树白蚁Glyptotermes shaanxiensis,这也是我国树白蚁属分布的最北界限。水生昆虫中的石蛾、蜉蝣、石蝇、齿蛉和泥甲等古老种类在各溪流中种类多数量大,这也说明此区水域没有污染。蚤目共有6种,除人蚤为广布种外,其余均为东洋区种类,而直翅目蝗总科18种昆虫中,东洋区8种,占44.45%,古北区4 种,占22.22%,广布种6 种,占33.33%。虻科昆虫共采到34种,其中古北区的有15种,占44.12%,属东洋区的有6种,占17.65%,广布种13种,占38.24%。而锤角亚目共采到199种,古北区39种,占19.60%,东洋种100种,占50.25%,古北东洋区共有种类及跨其它区系的广布种类59种,占29.65%

 

15-1.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目科种采集统计

Tab.15-1 The Statistics of Orders,Families and Species of Insect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目名

科数

种数

目名

科数

种数

弹尾目

2

2

鞘翅目

31

368

缨尾目

2

2

广翅目

2

2

蜉蝣目

2

4

脉翅目

4

11

蜚蠊目

2

2

长翅目

1

2

螳螂目

2

5

毛翅目 

1

4

蜻蜓目

3

13

鳞翅目

34

451

等翅目

2

4

双翅目

20

151

绩翅目

2

7

膜翅目

13

68

竹节虫目

1

1

蚤目

2

6

直翅目

6

17

食毛目

1

1

革翅目

2

3

虱目

2

3

同翅目

21

140

总计(24)

165

1354

半翅目

7

87

 

 

 

  

 

 

15-2.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等几个类群区系成分

Tab.15-2 The Faunal Composition of Butterflies and Other Races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目/科名

种数

古北种

(种数%

东洋种

(种数%

广布种

(种数%

秦岭特有种(种数%

等翅目

5

 

3 / 60

1/20

1/20

蚤目

6

 

1/16.67

5/83.33

 

直翅目蝗总科

18

4/22.22

8/44.45

6/33.33

 

鳞翅目蝶亚目

199

39/19.6

100/50.25

59/ 29.65

1/0.50

直翅目虻科

34

15/44.12

6/ 17.65

13/ 38.24

 

总计

262

58/ 22.14

118/45.04

84/32.06

2/0.88

 

从这几个昆虫类群区系组成看,不同科目的昆虫区系组成是不同的,总体上东洋界成分占主体,古北东洋共有成分次之,古北界成分居第三。这充分反映了秦岭作为我国昆虫古北东洋两界过渡地带成分交汇混杂的区系特点。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东洋界成分要相对多一些,但不少古北区种类仍可在此安息,尤其是亚高山地带古北界成分明显较多。该区东洋界主要代表种有大紫蛱蝶 Sasakia charonda、金凤蝶 Papilio machaon、金裳凤蝶 Troide aeacus、蓝凤蝶 Papilio protenor、艳妇斑粉蝶 Delias belladonna、箭环蝶 Stichophthalma howqua、苎麻珍蝶 Acraea issoria、黄肢散白蚁 Rticulitermes flaviceps、青脊竹蝗 Ceriacris nigricornis、方异距蝗 Hetetroptemis respondens、红胫小车蝗 Oedaleus manjius、台湾多毛蚤 Hystrichopsulla  multidentata、及猎黄虻 Atylotusd  miser、触角麻虻 Haematopota  antennata等。古北界主要代表种类有钩粉蝶 Gonepteryx rhamni、冰清绢蝶 Parnassius  glacialis、箭纹绢粉蝶 Appria procris、华北白眼蝶 Melanargia epimede、丝链荫眼蝶 Nserica、斐豹蛱蝶 Argyreus hyperbus、白斑迷蛱蝶 Mmimathyma schrenckii、珞灰蝶 Scolitantides orion、突眼小蹦蝗Pedopodisma protrocula、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等。由于佛坪自然保护区地处古北东洋两大区系交汇地带,区内山体走向有利于古北界种类南进,低海拔的纵向河谷又使东洋界成分向北延伸,南进北伸的结果形成两大区系种类的交叉重叠。如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姬蜂虻属 Systropus 的种类在佛坪保护区很常见,而古北区的枥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在保护区也分布较多。由于区系交汇混杂,秦岭地区的特有种较少,表2列举的5个类群中仅有3(2)个特有种,还不足总数的1%。从各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看,古北东洋两区系成分交错混杂最多的地区大致在海拔1700米以下地带,与横断山区昆虫的分界线类似。

 

二、垂直分布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最低点为岳坝的980m,最高点为鲁班寨2904m,区内垂直高差1924m,植被带谱较为明显,与之相适应的昆虫类群的分布带谱也很清晰。现综合考虑气候、植被及昆虫区系特点等几个因素对佛坪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的垂直分布进行初步分析。

1.落叶阔叶林带

此区海拔1080-1800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壳斗科、榆科、槭树科、桦木科、杨柳科、胡桃科及部分松科的植物为主。这一地带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采到的24目昆虫 在此区段都有分布。以蝶类为例,保护区共有201种蝴蝶,此区就有196种,占总数的97.51%,其中凤蝶科的麝凤蝶 Byasa alcinous、蛱蝶科的黄环蛱蝶  Neptis themis 、巧克力线蛱蝶  Limenitis ciocolatiana、白钩蛱蝶  Polygonia  c-albim、朱蛱蝶  Nynphalis  xanthomelas、喙蝶科的朴喙蝶  Libythea  celtis  、弄蝶科的直纹稻弄蝶  Parnara  guttata、眼蝶科的丝链荫眼蝶  Neope  yama  等种类在1300-1700m之间数量均较多。从蝶类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类占主体,为51.02%,其次是古北东洋共有成分及跨其它区系分布成分,占29.59%,古北界种类位居第三,占19.39%。等翅目在此区的分布随海拔高度不同种类和数量变化非常明显,喜暖潮湿的黄肢散白蚁  Reticulitemes  flaviceps 、尖唇散白蚁 Raculabialis 和陕西树白蚁  Glyptotermes  shaanxiensis  多分布于1200m以下,其中优势种黄肢散白蚁的分布高度不超过1100m,而耐寒性较强的扩头散白蚁  Rampliceps  则分布于1200-1700m范围之内。此区植被类型中的竹林成分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成林竹种巴山木竹害虫中的竹蝗、竹象甲、金龟甲、油葫芦及眼蝶等种类较多。由于此区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其他林木害虫也较多,除大部分蝶类外,鳞翅目一些重要害虫如栎枯叶蛾  Bhima  eximia、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栓皮栎尺蛾  Erannis  dira  、鹰翅天蛾  Oxambulyx  ochracea 、豆天蛾  Cianis  bilineata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iformis  等,鞘翅目多种害虫如金针虫、金龟甲、天牛、吉丁虫、象甲、叶甲、跳甲和窃蠹科的种类较为常见。佛坪保护区发现的5种珍稀蝶类包括两种国家二级保护蝶类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和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也生活在这一区域。

2、针阔叶混交林带

此区海拔1800-2200m,主要树种为红桦、亮叶桦、及油松等,昆虫类群较落叶阔叶林带贫乏,仅采到11目昆虫,其中鞘翅目和双翅目种类较多。如褐绣花金龟  Poegiiophilides  rusticola 、棕边食蚜蝇  Eristalis  arbustorum  及多种寄生蝇。等翅目在此区已无分布。蝶类仅可见到柑橘凤蝶  Papilio xuthus 、乱云矍眼蝶  Ypthima  megalomma  等少数种类。直翅目蝗总科的日本黄脊蝗  Patanga  japonica 、长翅素木蝗  Shiraloacris  shirakii  、方异距蝗  Heteroptemis  respondens  和红胫小车蝗  Oedaleus  manjius 等也是此区的代表种类。此区的昆虫区系成分仍以东洋界为主,但古北界种类已明显上升。

3、亚高山针叶林带

此区海拔2200-2904m,山势陡峭,山风较大,气温相对较低。主要树种有巴山冷杉、红桦等,林下为成林的华桔竹。此区由于生态环境较为简单,昆虫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但高山种类却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小型种类占多数,如鞘翅目的小蠹及双翅目的虻、蝇等种类和数量大增。如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褐粉蠹  Lyctus  brunaeus、冷杉梢小蠹  Cryphalus  sinoahietis 、油松梢小蠹 Ctabulaeformis  、佛光虻指名亚种 Tabanus buddha buddha 、岷山虻 Tabanus minshanensis、亮脸瘤虻  Hybomitra nitelofacia、太白山瘤虻 Hy.taibaishanensis、黑边喙颜食蚜蝇  Rhingia  campestris  等。蝗总科的中华雏蝗  Chorthippus  chinensis 、东方雏蝗 Cintermedius 、眼蝶科的乱云矍眼蝶  Ypthima  megalomma  等也是该区的代表种,东洋种已很少。

总之,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体,同时体现了两区交汇混杂的过渡区特色。

 

第二节  主要森林害虫

 

主要森林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及同翅目等森林昆虫。

 

一、鳞翅目 LEPIDOPTERA

 

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蝶亚目 Rhopalocera)和蛾类(蛾亚目Heterocera)两部分。

(一)、蝶类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蝶类,经19961998年采集调查,共计201种,隶属于11106属,其中42种为陕西新记录(标有*者),5种属珍稀蝶类。蝶类幼虫是许多植物的害虫,成虫被视为大自然会飞的花朵,除传播花粉外,其美丽鲜艳的形态,使人喜爱。

 

Ⅰ.蝶类名录

 

.. 凤蝶科 PAPILIONIDAE  722

1. 麝凤蝶  Byasa alcinous  Klug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龙潭子

*2. 灰绒麝凤蝶   B mencius C.&R.  Felder)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3. 长尾麝凤蝶 Bimpediens  Rothschild

采集地:西河

4.达摩麝凤蝶 Bdaemonius Alpheraky

采集地:西河

5.多姿麝凤蝶 Bpolyeuctes  Doubleday)

采集地:西河

6. 柑橘麝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龙潭子

*7. 牛郎凤蝶 P bootes   Westwood

采集地:西河

8. 碧凤蝶  P bianor Craner

采集地:岳坝、西河、三官庙、龙潭子

9.  窄斑翠凤蝶  P arcturus  Westwood

采集地:西河

10. 蓝凤蝶 Pprotenor Craner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1. 红基美凤蝶  Palcmenor   Felder

采集地:龙潭子、西河

12.美妹凤蝶 Pmucilentus  Jansan

采集地:岳坝、西河

*13. 波绿凤蝶 Ppolyctor   Boisduval

采集地:东河

14. 玉带凤蝶 P polytesLinnaeus

采集地:大城壕

15. 金凤蝶 Pmachaon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大城壕、三官庙、龙潭子

16. 金裳凤蝶 Troides aeacus aeacus Felder et Felder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

17. 褐钧凤蝶 Meandrusa  sciror  (Leeh)

采集地:大城壕

*18.乌克兰剑凤蝶 Pazala  tamerlana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大古坪

19. 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 Luedhorfia  chinensis  leei  Chou(即华山亚种 L.chinensis huashanensis Li

采集地:西河

20. 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Blanchard)

采集地:西河

21.宽尾凤蝶 Agehana elwesi (Leech)

采集地:岳坝

22.巴黎翠凤蝶 Papilio paris(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 绢蝶科 PAMASSIIDAE  1属1种

23. 冰清绢蝶 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

采集地:三官庙

.3.  粉蝶科 PIERIDAE 1020

24. 钩粉蝶 Gonepteryx rhamni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西河

25. 尖钩粉蝶(大陆亚种)G mahaguru aspasia (Ménétriés)

采集地:西河

26. 宽边黄粉蝶 Eurama  hecabe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西河、龙潭子

27. 斑缘豆粉蝶 Colias  erate (Esper)

采集地:三官庙

28. 橙黄粉蝶  C electo L.

采集地:大古坪、下河、三官庙

29. 云斑粉蝶 Pontia daplidice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三官庙

30. 黑角方粉蝶 Dercas lycorias  (Doubleday)

采集地:大城壕

31.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

32. 东方菜粉蝶 Pcanidia (Sparrman)

采集地:西河

33. 黑纹粉蝶 P melete  Ménétriés

采集地:左家坪

34. 大展粉蝶 P extensa  Poujade

采集地:左家坪

35 . 暗脉粉蝶 P napi  Linnaeus

 采集地:大城壕

36. 欧洲粉蝶  P brassicae (Linnaeus)

采集地:龙潭子、三官庙

37. 橙翅襟粉蝶 Anthocharis bambusarus  Oberthür

采集地:李家沟

38 . 大翅绢粉蝶 Aporia  largeteaui  (Oberthür)

采集地:下河、白马沟

39.  绢粉蝶  A crataegi  (Linnaeus)

采集地:大城壕、三官庙、西河

40. 箭纹绢粉蝶 A procris  Leech

采集地:大城壕、西河

41. 酪色绢粉蝶  A potanini  Alphéraky

采集地:东河、三官庙

42. 艳妇斑粉蝶 Delias belladonna  (Fabricius)

采集地:大城壕

43. 突角小粉蝶 Leptidea amurensis  (Menitries)

采集地:三官庙

 .. 珍蝶科 ACRAEIDAE  1属1种

*44. 苎麻珍蝶 Acraea issoria  (Hiibner)

采集地:西河、牌房沟

.. 环蝶科 AMATHUSIIDAE  2属3种

45. 双星箭环蝶 Stichophthalma neumogeni  Leech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46. 箭环蝶 S howqua  (Westwood)

采集地:东河、龙潭子、大城壕

47. 灰翅串珠环蝶 Faunis aerope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

..蚬蝶科 RIODINIDAE 1属1种

48. 豹蚬蝶 Takashia nana (Leech)

采集地:西河、东河

.. 眼蝶科  SATYRIDAE   1644

49. 华北白眼蝶 Melanargia  epimede  (Staudinger)

采集地:岳坝

50. 白眼蝶 M halimded   (Ménétriés)

采集地:岳坝、东河

51. 黑纱白眼蝶 M lugens  Honrath

采集地:大城壕

*52. 阿芬眼蝶 Aphantopus hyperantus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白马沟

53. 藏眼蝶 Tatinga tibetina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

54. 箭纹粉眼蝶 Callarge sagitta  (Leech)

采集地:西河

55. 白斑眼蝶 Penthem adelma  (Felder)

采集地:西河、岳坝

56. 黑带黛眼蝶 Lethe nigrifasci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西河

*57.  小云斑黛眼蝶 L jalaurida  (de Nicéville)

采集地:三官庙

*58. 直带黛眼蝶 L lanaris  Butler

 采集地:西河

59. 云南黛眼蝶 L yunana  D'Abrera

采集地:西河

60. 罗丹黛眼蝶 L laodami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61. 棕褐黛眼蝶 L christophi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下河

62. 紫线黛眼蝶 Lviolaceopicta  (Poujade)

采集地:大古坪

63. 连纹黛眼蝶 L syrcis  Hewitison

采集地:吕关河

64. 边纹黛眼蝶 Lmarginalis  (Motschulsky)

采集地:李家沟

65. 蛇神黛眼蝶 L satyrin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66. 奇纹黛眼蝶 L cyrene  Leech

采集地:东河

*67. 蟠纹黛眼蝶 L labyrinthe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68. 门左黛眼蝶 L marzora  (Paujade)

采集地:东河

*69. 康定黛眼蝶 L sicelides  Grose-Smith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70. 明带黛眼蝶 L helle  (Leech)

采集地:西河

71. 比目黛眼蝶 L proxima  Leech

采集地:岳坝

72. 苔娜黛眼蝶 Ldiana  (Butler)

采集地:白马沟

73. 黄环链眼蝶 Lopinga achine (Scopoli)

采集地:三仙峰

*74 . 丛林链眼蝶 L dumetora  (Oberthür)

采集地:三仙峰

*75. 布莱荫眼蝶 Neope bremeri  (Felder)

采集地:三官庙

*76. 阿芒荫眼蝶 N armandii  (Oberthur)

采集地:大古坪、白马沟

77. 黄斑荫眼蝶 N pulah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西河

78. 丝链荫眼蝶 N yam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白马沟

79. 黑斑荫眼蝶 N. pulahoides  Leech

采集地:白马沟

*80. 田园荫眼蝶 N agrestis  (Oberthur)

采集地:三官庙

81. 稻眉眼蝶 Mycalesis  gotama  Moore

采集地:西河

82. 拟稻眉眼蝶 M francisca  (Stoll)

采集地:龙潭子、三官庙

83. 乱云矍眼蝶 Ypthima  megalomma  Butler

采集地:三仙峰

84. 中华矍眼蝶 Y chinensis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85 .东亚矍眼蝶 Y motschulskyi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三官庙

86. 幽矍眼蝶 Yconjunct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87. 红眼蝶  Erebia alcmena  Grum-Grshimailo

采集地:三官庙

*88. 混同艳眼蝶  Callerebia confusa  Watkins

采集地:岳坝

89. 古眼蝶 Palaeonympha  opalina  (Butler)

采集地:大城壕、下河

90. 宁眼蝶 Ninguta  schrenkii  (Menetries)

采集地:西河、岳坝

91. 网眼蝶  Rhapcera dumicola  (Oberthur)

采集地:西河

92. 蛇眼蝶 Minois dryas (Scopoli)

采集地:吕关河

.8. 蛱蝶科 NYMPHALIDAE  38属73种

93. 二尾蛱蝶  Polyura narcaea  (Hewitson)

 采集地:下河

94 . 老豹蛱蝶  Argyronome laodice  (Pallas)

采集地:大古坪、西河

95. 云豹蛱蝶 Nephargynnis  anadyomene  (Flder  et Felder)

采集地:白马沟

96 .青豹蛱蝶  Damora  sagana  (Doubleday)

采集地:西河、岳坝

97. 曲纹银豹蛱蝶  Chidrena  zenobi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98. 曲斑蛛蛱蝶  Issoria eugenia  (Eversmann)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99 . 幸福带蛱蝶  Athyma  fortuna Leech

采集地:东河

100. 虬眉带蛱蝶  A opalina  (Rollar)

采集地:大古坪

*101 . 离斑带蛱蝶 A rang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

*102. 丫纹俳蛱蝶  Parasapa dudu  (Westwood)

采集地:西河

103. 锦瑟蛱蝶 Seokia pratti  (Leech)

采集地:西河

104. 婀蛱蝶 Abrota  ganga  Moore

采集地:东河

105. 绿豹蛱蝶 Argynnis paphia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白马沟

106. 曲纹蛛蛱蝶 Araschnia  doris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夏型)

107. 布网蛛蛱蝶 A burejana   (Bremer)

采集地:大城壕、东河

108. 紫闪蛱蝶 Apatura iris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岳坝

109. 柳紫闪蛱蝶 A ilis  (Denis et Schiffermuller)

采集地:西河、白马沟

110. 灿福蛱蝶  Fabriciana  adippe Denis et Schiffermuller

采集地:三官庙

111. 绢蛱蝶 Calinaga  buddh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

112. 大卫绢蛱蝶 C davidis  (Oberthür)

采集地:西河

113 .黑条伞蛱蝶 Aldinia  raddei  (Bremer)

采集地:三官庙

114.斐豹蛱蝶 Argyreus  hyperbus  (Linnaeus)

采集地:东河

115.美眼蛱蝶 Junonia almana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

116. 翠蓝眼蛱蝶 J orithya  (Linnaeus)

采集地:下河

117.孔雀蛱蝶  Inachis io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118. 琉璃蛱蝶 Kaniska  canaece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凉风垭、大古坪

119. 巧克力线蛱蝶 Limenitis ciocolatina  Poujade

采集地:西河

120.杨眉线蛱蝶 Lhelmanni   Lederer

采集地:西河

121.红线蛱蝶 L populi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122. 折线蛱蝶 Lsydyi Lederer

采集地:白马沟

123. 横眉线蛱蝶  L moltrechti Kardakoff

采集地:西河

124. 重眉线蛱蝶  L amphyssa Ménétriés

采集地:东河

*125. 戟眉线蛱蝶  L homeyeri  Tancre

采集地:大城壕、三官庙

*126. 断眉线蛱蝶  Ldoerriesi  Staudunger

采集地:东河、三官庙

127. 愁眉线蛱蝶  L disjucta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28. 残锷线蛱蝶  L sulpitia  (Cramer)

采集地:东河

129.白斑迷蛱蝶  Mimathyma schrenckii  (Menetris)

采集地:西河

130. 迷蛱蝶  M chevana  (Moore)

采集地:西河

131. 黄带铠蛱蝶  Chitoria fasciola  (Leech)

采集地:下河

*132. 武铠蛱蝶  C ulupi (Doherty)

采集地:下河

133. 黑脉蛱蝶 Hestina  assimilius  (Linnaeus)

采集地:大古坪

134. 拟缕蛱蝶  Litinga mimica   (Poujade)

采集地:大古坪

135. 网蛱蝶  Melitaea  fezabel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

*136. 妮茜电蛱蝶  Dichorrajia  nesseus Grofe-Smith

采集地:西河

137. 电蛱蝶  D nesimachus  (Boisduval)

采集地:三官庙

138. 大红蛱蝶  Vanessa  indica  (Herbst)

采集地:大古坪

139. 小红蛱蝶  V cardui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140 . 西藏翠蛱蝶  Euthalia  thibetana  (Poujade)

采集地:下河

141. 嘉翠蛱蝶 E lardama  (Moore)

采集地:西河

142. 大紫蛱蝶  Sasakia  charonda  (Hewitson)

采集地:下河、龙潭子、吕关河

143. 傲白蛱蝶  Helcyra superba  (Leech)

采集地:大城壕

144. 蛛环蛱蝶 Neptis  arachne  Leech

采集地:西河

145. 链环蛱蝶 N  pryeri  Butler

采集地:三官庙

146. 单环蛱蝶  N rivularis  (Scopoli)

采集地:岳坝

147. 小环蛱蝶  N.sappho  (Pallas)

采集地:西河

148. 断环蛱蝶 Nsankara  (Kollar)

采集地:西河

149. 朝鲜环蛱蝶  N philyroides   Staudinger

采集地:西河

150.黄环蛱蝶  Nthemis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151.啡环蛱蝶  Nphylia  Ménétriés

采集地:白马沟

*152.娜巴环蛱蝶  Nnamba  Tytler

采集地:西河

153.矛环蛱蝶  Narmandia  (Oberthur)

采集地:大城壕、东河

154.羚环蛱蝶  Nantilope  Leech

采集地:西河、东河

155.重环蛱蝶  Nalwina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大古坪

156.提环蛱蝶  Nthisbe  Ménétriés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157.伊洛环蛱蝶  Nilos  Fruhstorfer

采集地:白马沟

158.黄钩蛱蝶  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西河、三官庙

159.白沟蛱蝶  .c-album  (Linnaeus)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60.巨型沟蛱蝶  Pgigantea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

161.中华黄葩蛱蝶  Patsuia  sinensis  (Obethur)

采集地:三官庙

162.朱蛱蝶  Nymphalis  xanthomelas Denis et  Schiffermiiler

采集地:三官庙

163.银斑豹蛱蝶  Speyeria  aglaja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164.黄帅蛱蝶  Sephisa  princeps   (Fixsen)

采集地:大古坪

165.秀蛱蝶  Pseudergolis  wedah  (Kollar)

采集地:大古坪

.. 喙蝶科  LIBYTHAEIDAE  1属1种

166.朴喙蝶  Libythea  celtis  Laicharting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

.10. 灰蝶科  LYCAENIDAE  13属17种

*167.癞灰蝶  Araagi  enthea  (Janson)

采集地:三官庙

168.珂灰蝶  Cordelia  comes  (Leech)

采集地:光头山

169.密妮珂灰蝶  Cminerva  Leech)

采集地:三仙峰

*170.黑俳灰蝶  Panchala  paraganessa  De  Nicéville

采集地:大古坪

*171.高沙子燕灰蝶  Rapala takasagonis  Matsumura

采集地:龙潭子

172.霓纱燕灰蝶 Rnissa  (Koller)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173.燕灰蝶 Rvaruna  (Hordfield)

采集地:下河

*174.白灰蝶  Phengaris  atroguttata  (Oberthür)

采集地:大古坪

175.蓝灰蝶  Everes  argiades  (Palla)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西河

176.摩来彩灰蝶  Heliophorus  moorei  (Hewitsson)

采集地:岳坝

177.豆灰蝶  Plebejus  argus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178.珞灰蝶  Scolitantides  orion  (Pallas)

采集地:三官庙

*179.闪光翠灰蝶  Neozephyrus  coruscans  (Leech)

采集地:龙潭子

180.雷氏金灰蝶  Chrysozephyus  leii  Chou

采集地:西河

181.银线工灰蝶 Gonerilia  thespis  (Leech)

采集地:西河

*182.天使工灰蝶  Gseraphim  (Oberthür)

采集地:西河

183.赭灰蝶  Ussuriana  michaelis  (Oberthür)

采集地:西河

.11. 弄蝶科  HESPERIDAE  16属18种

*184.白伞弄蝶  Bibasis  gomata  (Moore)

采集地:东河

*185.密纹飒弄蝶  Satarupa  monbeigi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

186.飒弄蝶  Sgopal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龙潭子

187.中华捷弄蝶 Gerosis simica  (Felder et Felder)

采集地:岳坝

188.宽边赭弄蝶  Ochlodes  ochracea  (Bremer)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89.腌翅弄蝶  Astictopterus  jama  (felder  et Felder)

采集地:大古坪

*190.白弄蝶  Abraximorpha  dividii  (Mabille)

采集地:三官庙

*191.拟籼弄蝶  Pseudoborbo  bevani  (Moore)

采集地:大城壕、白马沟

192.双色舟弄蝶  Barca  bicolor  (Oberthür)

采集地:东河

193.无斑珂弄蝶 Caltoris  bromus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194.绿弄蝶 Choaspes  benjaminii  (Guérin-Ménéville)

采集地:东河

*195.黄窗弄蝶  Coladenia  laxmi  (de  Niceville)

采集地:三官庙

196.黑弄蝶 Danimio  tethyss  (Ménétriés)

采集地:三官庙

197.直纹稻弄蝶 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

198.幺纹稻弄蝶 Pbab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

199.中华谷弄蝶  Pelopidas  sinensis  (Mabille)

采集地:岳坝

200.双带弄蝶  Lobocla  bifasciata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三官庙

*201.花裙陀弄蝶 Thoressa  submacul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Ⅱ.佛坪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结构和垂直分布

 

按照动物地理区划标准,根据201种蝶类中已知区系归属的198种区系情况将佛坪自然保护区蝶类在区系中所占的比重列于表15-3,其垂直分布和各区带成分比例列于表15-4

 

15-3.佛坪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成分

Tab.15-3 The Faunal Composition of Butterflies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种数

占总数比例%

古北

东洋

新北

澳洲

非洲

新热带

 

 

 

 

 

 

 

39

19.69.

 

 

 

 

 

100

50.49

 

 

 

 

46

23.22

 

 

 

 

2

1.01

 

 

 

 

1

0.51

 

 

 

 

1

0.51

 

 

 

2

1.01

 

 

 

1

0.51

 

 

 

2

1.01

 

 

1

0.51

 

1

0.51

1

0.51

 

1

0.51

总 计

198

100

 

  15-4.佛坪自然保护区蝶类垂直分布及区系

Tab.15-4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Fauna of Butterflies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海拔高度及林带

1000-1400m落叶阔叶林带

1400-1800m针阔混交林带

1800m以上亚高山针叶林带

区系名称

古北

东洋

古北+东洋

其它

古北

东洋

古北+东洋

其它

古北

东洋

古北+东洋

其它

种数

28

83

35

11

28

58

38

13

2

2

3

1

所占比例%

17.83

52.87

22.29

7.01

20.44

42.33

27.24

9.49

25

25

37.5

125

 

从表15-4可知,佛坪自然保护区蝶类昆虫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占主体,共计100种,占50.49%,其次为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计46种,占23.23%,古北种位居第三,计41种,占19.69%,其它各种成分分布比较分散,仅占总数的7.01%,且多为古北或东洋界跨区域分布种。这体现出秦岭古北东洋区系交汇地带的地理特色。由于地处亚热带北缘,各区划中的广布性种类占有一小部分比例,如菜粉蝶 Pieris  rapae、翠蓝眼蛱蝶  Junoia  orithya  和小红蛱蝶   Venessa  cardui  等。佛坪自然保护区垂直高度相差1924米,气候、土壤差异大,植被又可分为三个谱带,即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蝶类多以植物为生,它们必然随生态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分带现象。由于 蝶类飞翔能力及其它适应能力的差异,有的种可分布于多个带,有的甚至仅分布于一个带的一定高度。现主要根据植被、气候、海拔、地形及蝶类生物学特性等几个因素将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蝶类分为三个明显的垂直带。

1.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000-1400m)

本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主要成分有茅栗  Castania  seguinii 、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及巴山木竹  Bashania  fargesi  。此区共采到蝶类157种,是蝶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带,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计83种,占52.87%,古北东洋共有成分35种,占22.29%,澳洲界、新北界、非洲界、新热带界及其与古北东洋共有种类有少量分布,仅占7.01%,如小红蛱蝶、菜粉蝶等。此区有些种类如蓝凤蝶  Papilio  protenor  、华北白眼蝶   Melanargia  epimede  、宁眼蝶  Ninguta  schrenkii  、西藏翠蛱蝶  Euthalia  thibetana  、大紫蛱蝶 Sasakia  charonda   以及环蝶类成为单带种。其中亚热带地区分布的一些常见种类随海拔升高其数量逐渐减少,海拔1300-1400m为其分布上限,如大紫蛱蝶、环蝶、稻眉眼蝶  Mycalesis  gotama  等。这说明这些蝶类最适宜在此垂直带内繁衍生息。

2.针阔叶混交林带(1400-1800m)

本带气候凉爽湿润,植被类型复杂,主要成分有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华山松  Parmandi 、锐齿栎  Quercus  aliena  及巴山木竹  Bashania  fargessi  等,草本植物中马兜铃科的种类丰富。该垂直带蝶类资源也很丰富,共采到137种,区系组成仍以东洋成分为主体,计58种,占42.33%,古北种28种,占20.44%,古北东洋共有种38种,占27.24%,古北及古北东洋共有成分明显增加。其他成分共13种,占9.49%。该带上缘成为很多种类的分布上限,其中不少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种类分布上限可达海拔1700m左右,如金裳凤蝶  Troides  aeacus  、麝凤蝶  yasa  alcinous 、大翅绢粉蝶  Aporria  argeteaui   、黄斑荫眼蝶  Nope  dulaha  和黄钩蛱蝶  Polygonia  c-aureum  等。我国珍稀保护蝶类中的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ensis   leei  和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就生活在该带海拔1600-1800m的范围之内。

3.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1800m以上)

该带气候寒冷湿润,主要植被成分为红桦  Betula  albo-sinensis  、亮叶桦   Bluminifera  、华山松   Pinus  armandi  、油松  Ptabuleaformis  、巴山冷杉  Abies  fargesii 、秦岭冷杉  Achensiensis  及华桔竹  Fargesia  spathacea  等。该 带内蝶种很少,仅采到8 种,2种属东洋种,占25 %,其余均为跨区系分布种,其中古北种占25%,古北东洋共有种占37.5%,其他跨区系分布种占12.5%。主要原因是植被类型简单,山上风大雾多,加上冬季气候寒冷,夏季适宜生长繁殖期太短,多数蝶类无法生存。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蝶类垂直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不同,种类和数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总体以东洋界种类为主,随高度增加东洋界种类减少,而古北界成分相应增加。在海拔1600-1800m左右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相当,海拔1800m以上古北东洋共有成分和跨区系分布种占主体。

 

Ⅲ.佛坪自然保护区常见蝶种记述

 

1.麝凤蝶 Byasa  alcinous  (Klug)

翅黑色,前翅无斑纹;后翅尾状突较长,后翅沿前后缘有7个红色新月形斑。

在秦岭一年发生2代,成虫47月在山地到处可见,多在路旁灌木花上吸蜜,以蛹过冬。

寄主    马兜铃、木防已、马利筋。

分布   在秦岭山区多分布于海拔1800-2300m之间,陕西其它山区也多见;北京、黑龙江、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锡金、不丹、印度、日本、朝鲜等国。

2.柑桔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又称花椒凤蝶、春凤蝶、燕尼蝶。

体黄绿色,翅面浅黄绿色,脉纹两侧黑色。前、后翅的外缘呈黑色宽带。带中分别有8个和6个月形斑。前翅中室内靠基部有4条浅黄绿色断续的纵线条纹。后翅月形纹上部常对应着由蓝色鳞片组成的月形纹。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园斑。一般分春、夏两型。

一年2代。6-7月发生的为春型,体型较小而斑纹明显,雌的比雄的色黄;7-10月发生的为夏型 ,体型较大,雌的后翅前缘带黑色。以蛹越冬。

寄主    为柑桔的大害虫。还危害黄蘖,山花椒等。

分布    陕南及关中普遍发生;我国广大地区均有;日本、朝鲜、缅甸、菲律宾。

3.金凤蝶  Papoilio  machaon   Linnaeus

又名黄凤蝶。翅底黑色,斑纹黄色。前翅亚外缘有1列半球形斑纹,中域有1列长形斑纹,中室内有2个大斑,翅基散有黄色鳞粉;后翅中域有1大块黄色斑纹直达臀区,臀角有1个橙色斑,亚外缘有1列黄色斑纹,二斑纹中间有1列蓝色斑,尾突较长。春型个体较小。

一年发生2代,5-6月发生的为春型;7-8 月发生的为夏型,体型 较大。雌的比雄的黄色较淡。以蛹越冬。

寄主    茴香、胡萝卜、芹菜、防风、独活、羌活、柴胡、窃衣等伞形花科植物。

分布    关中及陕南各地、全国、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加拿大等都有分布。

4.玉带凤蝶  Papilio polytes  Linnaeus

亦有叫“白带蝶”、“黑凤蝶”、“缟凤蝶”者。体翅均黑色,前翅外缘有7 个小白斑,后翅中部有7个黄白斑。反面沿外缘有黄白色新月斑6个,臀角有一红色或橙色半园环。雌色较淡,后翅正反面沿外缘都有红色新月斑,中部的斑纹有几个红色,臀角也有红色环状斑。

一年发生多代,成虫5-10月连续发生。以蛹在枝条上越冬。

寄主    柑桔、柠檬、小山桔、飞龙血掌、筋樘、两面针。

分布    遍布全国各地;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等。

5.碧凤蝶 Papilio  bianor Cramer

体翅均黑色,满布金绿色鳞片;后翅基半部鳞片蓝色,后半部绿色,沿外缘有蓝色鳞片组成的新月斑。雄性前翅中室后方各室有黑色天鹅绒状鳞片,长而宽,后三条相互连接,前翅反面色较淡,后翅基半部有白色鳞片,新月斑桔红色,春型个体较小。

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五、六月间发生,第二代在八月间发生,以蛹越冬。

寄主    柑桔、吴茱萸、漆树、黄蘖、山花椒等。

分布    秦岭山区及陕南各地;国内遍布各省;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国。

6.蓝凤蝶  apilio  protenor  Cramer

  体翅黑色,有蓝色天鹅绒状的光泽;前翅各室间散生黄色鳞片2列,后翅无尾状突起,色较深,前缘域黄白色,各室沿外缘散生绿色鳞片,臀角有暗红色环状纹。

一年发生2代,春型在六月间出现,夏型于八月间出现。以蛹越冬。

寄主    柑桔类、两面针、山花椒等。

分布    陕南各地;山东、河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湖北、台湾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朝鲜等。

7.冰清绢蝶  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

体黑色,披有黄色长毛,颈部有一轮黄色毛丛。翅半透明如绢,翅脉褐色明显,前翅亚外缘有1条褐色带纹。中室内和中室端各有1个黑褐色斑纹;后翅内缘的黑带较宽,上披黄色长毛。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六月间出现。以卵越冬。

寄主    紫堇、延胡索、景天属等。

分布    陕西、北京、辽宁、河南、新疆、甘肃、浙江等省市;朝鲜、日本等国。

8.宽边黄粉蝶  Eurema hecabe  (Linnaeus)

翅表黄色,前翅顶角沿外缘黑色较宽,黑带内缘凹凸不平,中部凹陷成槽状,槽底有1个锯齿状突起;后翅外缘黄色。翅里黑色,有数个不规则的黑点,后翅有2条较明显的黑色纹,秋冬型个体翅表的黑带较弱或消失。仅存顶角黑色。

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

寄主    胡枝子、合欢、云实、山扁豆等豆科植物。

分布    陕西全省;北京、山东、河南、云南、福建、江西、广东、台湾等省市;非洲、热带至温带广泛分布。

9.绢粉蝶  Aporia  crataegi Linnaeus

又称草粉蝶、山楂粉蝶。翅展6373毫米,翅正、反面均白色,脉纹黑色,无斑纹。翅反面脉纹较正面明显。后翅反面的中区域常散布一层淡灰色鳞片。

成虫5~7月出现,以6月中旬最盛。常群集在溪边湿地吸水,易捕获。

寄主    苹果、梨、山楂、樱桃等果树。

分布    陕西全省都有分布,多发生在山区;青海、湖南、东北、河南、宁夏、北京;欧洲、日本、朝鲜。

10.钩粉蝶  Gonepteryx  rhamni   (Linnaeus)

又名鼠李蝶、角翅粉蝶。翅展5863毫米,雄性前翅浓黄色,顶角突出成钩状;后翅色较淡。中室端部各有一橙黄色斑点。前翅外缘有紫褐色小点。雌性前、后翅的底色为淡白黄色。

一年发生1代,4~8月出现,以成虫越冬。

寄主    鼠李、枣和酸枣。

分布   陕西全省;东北、甘肃、宁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北京;日本、朝鲜、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

11.橙黄粉蝶  Colias  fiedi  Ménétriés

雌雄异型。雌翅为橙黄色,黑带明显,后翅外缘有黑带。雄翅橙黄色,前、后翅的外缘都有边缘整齐的黑色带,带的中间无斑纹,前翅中室端部有一小黑点。

成虫7~10月出现。

寄主    苜蓿。

分布    陕西各地;四川、湖南、湖北、河北、河南、青海、宁夏、北京。

12.箭环蝶  Stichophthalma  howqua  (Westwood)

翅表黄色,体型较大。前、后翅的外缘都有1列黑色鱼状斑纹,翅里的黄色底雌性较淡,双翅的外缘线和亚外缘线和中线之间还各有5个环形圆斑,前翅的中室端纹褐色呈“S”形,后翅臀角有蓝紫色斑。

成虫6 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

寄主    竹、油芒和棕榈。

分布    陕西秦岭及巴山;西藏、四川、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广东、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和自治区;印度、不丹、孟加拉、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

13.白眼蝶  Melanargia halimede Ménétriés

翅白色,前翅近顶角中部有2条黑褐色不规则的斜带,后缘黑褐色。后翅亚缘有中断的黑褐带。雄前后翅的带纹狭,雌带纹很宽。前翅反面白色,黑褐带纹很狭。后翅反面黄色,亚缘黑褐斑纹内有眼状斑。

年发生1代,6~8月发生。

寄主    水稻、竹等禾本科植物。

分布    陕西全省;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山西、宁夏、青海、四川等地。

14.白斑眼蝶  Penthem  adelma Felder

翅表黑色。前翅亚外缘有2 列小白点,前缘中部斜向后角有1列大型白斑,中室端也有1个大型白纹;后翅亚外缘有3个白斑。后翅里面亚外缘有1列白斑,前缘3个白斑较大,中域有1列黄斑,斑纹外侧不清晰,在上述2列斑纹之间有4个小白点。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

寄主    绿竹、凤凰竹。

分布    秦岭巴山山区;浙江、北京、台湾等省市。

15.黑纱白眼蝶  Melanargia  lugens   Honrath

前翅表面黑褐色,近顶角有3个白斑,外横线为1列白斑,中室及其下方还有3个长形白斑。后翅外缘黑色较宽,中部为白色,翅脉黑色,翅里白斑更明显,前翅M室有1 眼状纹,后翅亚外缘有1列眼状纹。

寄主    水稻和竹类。

分布    秦岭山区;浙江及华中地区。

16.链眼蝶  Neope  bremeri   Felder

翅暗褐,脉纹黄色,缘毛白色与暗褐色相间隔,中室附近密生暗黄色软毛,各室外侧有黄色长椭园形斑纹,其中含有黑褐色园点。前翅反面淡黄绿色,中室内有3条弯曲的黑带,中室端部及其下方各有一条弯曲的黑带,近外缘有3个小的黑色眼纹。后翅后面基部与中部淡蓝色,有褐色云状纹;端部紫色,有7~8个黑色眼状纹。

一年发生2代,成虫5~8月出现。

寄主    各种竹子,食竹叶。

分布    陕西凡有竹的地方均有分布。

17.白斑迷蛱蝶  Mimathyma schrenckii  (Ménétriés)

为一大型的蛱蝶。翅表黑褐色,前翅顶角有2个小白斑,中域有1条外斜的白带,后缘中部有2个白斑;后翅亚外缘前端有2~3个白斑,翅中有1个卵形大白斑,边缘有蓝色闪光。翅里,前翅黑色,前缘和外缘棕色,顶角银白色,中室紫蓝色,CU2室和CU1室各有一个橙色斑;后翅银白色,前缘和外缘棕色,外横线红棕色,锯齿形,自前缘直伸臀角。

寄主    朴树。

分布    陕西秦岭山区;浙江、黑龙江、四川;朝鲜。

18.老豹蛱蝶  Argynnis anadyomene  Felder

雄前翅的香鳞区只存在于最后2脉纹上,最后4翅室各具3个黑斑;前翅反面顶角淡褐色,翅中央有3~4个不明显的白斑,后翅反面内半黄绿色,有2条弯曲的褐色细线,一条银白色的波状带和一条褐色波状宽带。

一年发生1代,成虫5~8月出现。

寄主    堇科植物。

分布    陕南山区及关中普遍;北京、河南、甘肃、云南、江西、浙江、台湾等省市;东欧到亚洲的中国、印度、缅甸等国。

19.线蛱蝶  Limemithis  helmanni Lederer

翅表黑褐色,斑纹白色。前翅中室纵带在前端1/3处中断,中带弧形,CU2室的斑纹外缘中部内凹较深,亚外缘1列细纹,近顶角斑纹4个;后翅亚外缘和中带斑纹明显。翅里黄褐色,外缘和亚外缘的白斑列明显,后翅中带近前缘明显较宽。

成虫5~6月均有发生。

寄主    忍冬科的水马桑。

分布    陕西秦岭各地;黑龙江、宁夏、甘肃、河南、四川、浙江等省、自治区。

20.朴喙蝶  Libythea  celtis Laicharting

翅表底色黑褐色,前中室有1条黄色纵带,纵带近下方有1个近园形的黄斑,近顶角处有2个白斑,顶角向外突出,在M3脉端呈钩状;后翅外缘呈锯齿状,翅中央有1条黄色横带。翅里色较浅,前翅斑纹同翅表,后翅中带消失。雄性前翅上有浓密的长毛,雌性无。

以成虫越冬。

寄主     朴树。

分布    陕西、云南、湖北、浙江、台湾等省;印度、锡金、缅甸、锡兰、朝鲜、日本、伊朗、老挝、西班牙、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

 

Ⅳ.佛坪自然保护区珍稀蝶类记述及其保护

 

蝶类是自然界的舞蹈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尽管有少数种类是值得注意的林木害虫,但多数种类可作为观赏昆虫给人类以美的享受,因此蝶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为昆虫纲的大型种类,蝶类尤其是珍稀种类对环境变迁敏感,易为人们所观察研究,因此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因而对珍稀蝶种的研究和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次综考我们共采6种珍稀蝶类,现记述如下。

1.中华虎凤蝶李氏亚种  Luehdorfia  chinensis  leei  Chou

雄蝶平均体长16.2mm,翅展60.6mm,雌蝶平均体长18.6mm,翅展62.2mm。翅黄色,间有黑色横条纹,酷似虎斑。体黑色,密被黑色鳞片和细长鳞毛,其中头部鳞毛黑色,胸腹部腹面鳞毛赤褐色,胸部背面鳞毛淡黄色,腹部背面鳞毛很少。在各腹节的后缘侧面有一道细长的白色纹。雄蝶腹末抱器外表具密集的赤褐色夹杂黑褐色鳞毛,发达的分叉状钩形突自背兜伸出,向下弯自抱器端。雌蝶交尾后在腹末端腹面留有一黑褐色板状附属物。

前翅正面除基部、外缘及斜行其间的3条黑色横带外,另有2条短的黑带相间其间,终止于中室的后缘。前翅外缘曲线状,有1列外缘黄色斑,近翅尖的第1个黄色斑与其后方其他7个黄色斑排列整齐,无错位。后翅外缘波浪型,黑色,中间有4 个小的青蓝色斑点,具金属光泽,臀角处也有一同样颜色的臀眼斑。在青蓝色斑外侧还有4个黄色半月斑,亚外缘有5个发达的红色斑连成带状,自内缘开始终止于M脉。亚外缘的黑色斑细小。中室的黑带分成两段。尾突较长,长度约为后翅长的15%,臀角有一缺刻。

前后翅背面斑纹与正面基本相似,但前翅外缘第1-5黄色斑颜色较深,呈橙色。其外侧有1条橙色色带,终止于CU1脉。内侧还有1条淡黄色带。后翅外侧半月斑略大,为橙色。在亚外缘红色斑之前近前缘处有1橙色斑。亚外缘红色斑与外缘青蓝色斑之间呈黄黑色混杂。

雌雄蝶斑纹相近,唯雌蝶的黄色斑常略深,但雄性前翅黑带较细,因而黄色部分显得更宽一些。

据笔者调查和饲养观察,中华虎凤蝶成虫在野外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雄虫较雌虫早羽化一周左右。卵期23天左右,幼虫期27-30天,蛹期在300天以上。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夏、越冬,部位多在树杆或树皮上、枯枝落叶下及石块缝隙中。

寄主    细辛 Asarum sieboldii

分布    陕西华山、秦岭(周至、太白、宁陕、佛坪);甘肃、河南。

中华虎凤蝶为我国特产蝶种,其李氏亚种属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该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仅见于西河海拔1600-1800m左右的林缘地带,幼虫生活于郁闭度较大、空气湿度较大的林下,数量很少。

2.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Blanchard)

雌雄差异不大。平均体长21,3mm,翅黑色,翅展可达80mm,前后翅均有黄色纵向条纹,其中前翅中室内有4条,从基部起第3条未伸出中室,其余3条均伸出中室达前翅后缘。中室端部亦有1条与之平行的短纵线。前翅近外缘有1条很细的浅黄色纵纹,其内侧有一与之平行的形纹。体黑色,腹侧各有2条纵向浅黄色线纹。后翅近外缘具4个橙色细斑,腹面观斑纹大,但颜色较浅。后翅臀角附近具斜向红色斑,该斑向后缘突出3个钝齿状突起。尾状突3个,从外向内依次变短。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

寄主    木香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分布    陕西太白山、佛坪;四川、云南。

三尾褐凤蝶属世界珍稀蝶种,其东川亚种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该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仅见于西河海拔1700m左右林地,数量极为稀少。

3.金裳凤蝶  Troides  aeacus  (Felder)

雌雄异型。雌蝶体长42-58mm,翅展120-170mm,雄虫体长41-56mm,翅展115-140mm。前翅黑色 ,具丝绒光泽,翅脉周缘几近苍灰色,雌蝶更为明显。雄虫后翅金黄色,翅脉黑色,各翅室外缘有向内的三角形斑。雌蝶前翅基本与雄蝶相似,但后翅在亚外缘处增加一串黑色三角形斑。两性近臀角的三个翅室的三角型黑斑向内扩散成黑晕。

在秦岭地区一年发生1-2代,成虫于6-8月出现。每日6-10时为羽化高峰,羽化后喜在午间飞行。雄蝶喜在树梢盘旋,雌蝶多在寄主植物附近飞翔,飞行速度较慢。据陈永佳等(1977)报道,金裳凤蝶成虫寿命约10天,卵期约3-6天,幼虫期18-25天,蛹 期18-25天。

寄主    马兜铃  Aristolochia  spp.

分布    陕西秦岭山区;甘肃、西藏、云南、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印度、不丹、锡金、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尼泊尔。

4.大紫蛱蝶  Sasakia  charonda  (Hewitson)

雌雄异型。雄性翅基侧紫色,有光泽,其余黑褐色。雌性黑褐色。前翅亚外缘有1列三角形斑,近顶角有2个斑,翅中部有2列外斜斑,CU2室基部有1 条外伸线,后翅亚外缘有1列小黄斑,中部有2列黄斑,臀角有2个相连的红色斑,翅里,后翅底色较浅,斑纹似翅表,但外缘和亚外缘的斑纹较明显,后翅基部各室有斑纹。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基部枯叶中越冬。成虫于6-7月出现。

寄主    朴树  Celtis  sinensis 紫弹树  Celtis  biondii

分布    陕西秦岭山区;河南、甘肃、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西、台湾;日本、朝鲜。

大紫蛱蝶为蛱蝶科大型种类,是我国珍稀蝶种,观赏价值很高。该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分布于1400m以下,主要集中在1100m左右的低山地带,数量较多。

5.西藏翠蛱蝶  Euthalia  thibetana    (Poujade)

体长23mm,翅展72mm,翅表暗绿色,前后翅各有1条明显的黄白色中带贯穿其中,后翅中带的内缘较整齐,亚外缘有1条黑色带纹可见,前翅近顶角还有2个黄白斑。翅里灰黄色,斑纹同翅表,但中带黄白色的内缘有明显的黑边。前后翅外缘均有一圈由灰黄色细毛组成的边纹。

成虫于6-7月间出现。

寄主    壳斗科植物。

分布    陕西秦岭山区;西藏、河南、甘肃、云南、福建、江西、台湾。

西藏翠蛱蝶属我国特有的珍稀蝶种。该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仅见于下河1100m左右地带,数量较少。

6.大尾凤蝶  Agchana  elwesi  Leech

翅黑色,前翅无斑纹;后翅尾突特别宽大,CU1和M脉伸进尾突。外缘各室有红色半月形斑,臀角有1个红色环状纹。

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干、树枝、草茎、石缝等处越冬,5-8月为成虫发生期。

寄主    檫木、马褂木、凹叶厚朴、黄山木兰、深山含笑、天女花、玉兰、木兰。

分布    陕西秦岭;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四川、贵州、广西、台湾等省和自治区。

为我国的特有种,珍稀蝶类。在佛坪自然保护区仅见于海拔1030-1700m地带,数量极少。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两种二级保护蝶类中华虎凤蝶和三尾褐凤蝶都是早春羽化的蝶种,它们均以马兜铃科的植物为寄主。由于早春寒流天气较多,对这两种蝶类数量影响很大,寄主植物是常用中药材,易遭采挖,加之每年仅发生一代,因此自然状况下,其数量增加不会太多。对这两种二级保护蝶类及西藏翠蛱蝶而言,保护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其典型栖息环境方面,禁止采集寄主植物,并严格禁止捕猎。对于数量较多的金裳凤蝶和大紫蛱蝶保护重点则应放在保护植被方面。

对于这6种珍稀蝶类还可在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人工养殖,即在保护区内辟地种植寄主植物,从保护区外引种饲养蝴蝶。还可结合饲养其他蝴蝶在保护区扶持养殖户,这样一方面可增加种群数量,补充野外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亦为开发利用这些珍稀蝴蝶资源提供依据和实物材料,保护区的农户也得到了实惠,从而进一步促进珍稀蝶种的保护。

(二)蛾类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蛾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因采集条件所限,就目前收集的标本,已鉴定出16科,116种。

 

Ⅰ.蛾类名录

 

.1. 天蛾科 SPHINGIDAE

1.斜绿天蛾   Rhyncholaloa  acteus  (Cramer)

采集地:大古坪

2.条背天蛾  cechenena  lineosa  (Walker)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三官庙

3.洋槐天蛾  Clanis decalion   (Walke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4.椴六点天蛾   Marumba  dyras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

5.红天蛾  Pergesa elpenor  (Butler)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大古坪

6.北方兰目天蛾  Smerthus planus alticola  Clark

采集地:龙潭子

7.南方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bilineata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8.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采集地: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9.鹰翅天蛾  Oxyambulyx ochrace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10.黄脉天蛾  Amorpha amurensis  Staudinge

采集地:三官庙

11.白暮天蛾  Herse  covolvuli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2.榆绿天蛾  Callambulyx  tatanovi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岳坝

13.日本鹰翅天蛾  Oxyambulyx  japonica  Rothschild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4.雀纹天蛾  Theretra  japonica  (Orza)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大古坪

15.芋双线天蛾  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

采集地:岳坝

16.构星天蛾  Parum  colligata    saturata  Clark

采集地:龙潭子

17.鬼脸天蛾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8.栗六点天蛾  Marumba  sperchius  Ménétriés

采集地:龙潭子、大古坪

19.黑长喙天蛾  Macroglossum pyrrhosticta    (Butler)

采集地:龙潭子

20.构月天蛾  Paeum  colligata  (Walker)

采集地:龙潭子、大古坪

21.桃六点天蛾  Marumba  gaschkewitschii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龙潭子

22.梨六点天蛾  Marumba  gaschkewitschii  complaceus   Walker

采集地:龙潭子

23.蓝目天蛾  Smerithus planus planus  Walker

采集地:岳坝

24.紫光盾天蛾  Phyllosphingia  dissimilis  sinensis  Jordan

采集地:龙潭子

25.霸天蛾  Psilogramma  menephron  (Cramer)

采集地:龙潭子、大古坪

26.灰天蛾  Acosmerycoides leucocraspis  leucocraspis  (Hampson)

采集地:大古坪

27.丁香天蛾  Psilogramma increta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

28.斜纹天蛾  Theretra  clotho  clotho  (Drary)

采集地:大古坪

29.眼斑天蛾  Callambulyx  orbita  Chu et  Wang

采集地:大古坪

30.绒天蛾  Rhagastis mongolian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31.小豆长喙天蛾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32.栎鹰翅天蛾  Oxyambulyx  liturata  (Butler)

 采集地:岳坝

33.西昌榆绿天蛾  Callambulyx  tatarinoui  sichangensis   Chu et   Wang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34.松黑天蛾  Hyloicus  caligineus  sinicus    Rothschild  et   Jordan

采集地:三官庙

35.平背天蛾  Cechenena  mimor  (Butler)

采集地:三官庙

.2.  大蚕蛾科  SATURNIIDAE

36.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大古坪

37.大尾大蚕蛾  Actias  meaus   Dubernurd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

38.华尾大蚕蛾  Actias  sinensis  Walker

采集地:岳坝

39.明日大蚕蛾  Antheraea  frithii   javanensis   alker

采集地:龙潭子

40.樗蚕蛾  Philosamia  cynthia   (Felde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41.黄豹大蚕蛾  Leopa  katinka Westwood

采集地:三官庙

42.猫目大蚕蛾  Salassa  thespis Leech

采集地:龙潭子

43.绿尾大蚕蛾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

采集地:岳坝

44.透目大蚕蛾  Rhodinia fugax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3. 灯蛾科  ARCTIIDAE

45.首丽灯蛾  Callimorpha  princrpalis  Kollar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46.白灯蛾  Spilosoma  nivea    (Ménétriés)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47.大丽灯蛾  Callimorpha  histrio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岳坝、龙潭子

48.净雪灯蛾  Spilosoma  album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49.肖浑黄灯蛾  Rhyporioides  amurensis  (Bremer)

采集地:岳坝

50.八点灰灯蛾  Creatonotus  transiens  (Walker)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

51.白雪灯蛾  Spilosoma  niveus  (Ménétriés)

采集地:大古坪

52.洁雪灯蛾  Spilosoma  pur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53.滴苔蛾  Agrisius  guttivitta  Walker

采集地:岳坝

54.秧雪苔蛾  Chionaema  aram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

.4.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55.落叶松枯叶蛾  Paralekeda  plagitera   Walker

采集地:三官庙

56.栗黄枯叶蛾  Trobala  vishnou  Lefebure

采集地:岳坝

57.竹黄枯叶蛾  Philuderia  laeta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58.落叶松毛虫  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

采集地:三官庙

59.李枯叶蛾  Gastropaeha quercitolia  Linnaeus

采集地:大古坪

60.绿黄毛虫  Trabala  vishnou   Lefebure

采集地:龙潭子

61.栎毛虫  Paralebeda  plagifera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

62.苹毛虫  Odonestis pruni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5.  舟蛾科  NOTODONTIDAE

63.肖剑心银斑舟蛾  Farsolepis  japonica  Wileman  et  South

采集地:龙潭子

64.三线雪舟蛾  Gaxalina  chrysolopha  (kollar)

采集地:岳坝

65.葛藤掌舟蛾  Phalera procera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龙潭子、大古坪

66.栎掌舟蛾  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龙潭子

67.著内斑舟蛾  Peridea aliena  (Staudinger)

采集地:岳坝

68.黑蕊尾舟蛾  Dudusa  sphingiformis Moore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69.钩翅舟蛾  Gangarides  dharm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

70.蒙内斑舟蛾  Peridea gigantea    Butler

采集地:龙潭子

71.银二星舟蛾  Lampronadata   splendida    (Oberthur)

采集地:大古坪

72.核桃美舟蛾    Uropyia  meticulodina   (Oberthur)

采集地:岳坝

.6.  斑蛾科  ZYGAENIDAE

73.黑心赤眉锦斑蛾  Rhodopsona  rubiginos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74.萱草斑蛾  Pidorus  gemina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

75.红眉旭锦斑蛾  Campylotes  romanori  Leech

采集地:龙潭子

76.白带锦斑蛾  Chalcosia  remota  Walker

采集地:三官庙、大古坪

.7.  虎蛾科  AGARISTIDAE

77.豪虎蛾  Scrobigera  amatria  Westwood

采集地:龙潭子

78.选彩虎蛾  Epistema  lectrix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79.黄修虎蛾  Seudyra  flvida   Leech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80.艳修虎蛾  Seudyra  venust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81.拟彩虎蛾  Mimeusemia  persimilis  Butler

采集地:岳坝

82.日龟虎蛾  Chelonomorpha  japona  Motschulsky

采集地:三官庙

.8.  尺蛾科  GEOMETRIDAE

83.双云尺蛾  Biston  comitata Warre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84.树形尺蛾  Erebomorpha  consors  Butle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85.直脉青尺蛾  Hipparchus valida  Felder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86.雪尾尺蛾  Ouraptryn  nivea  Butler

采集地:岳坝、三官庙

87.苹烟尺蛾  Phthonosema  tendinosaria  Bremer

采集地:大古坪

88.兀尺蛾  Elphos  inseut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89.丝棉木金星尺蛾  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90.蝶青尺蛾  Hipparchus papilionaria Linnaeus

采集地:大古坪

91.葡萄回纹尺蛾  Lygris  ludovicaria   Oberthur

采集地:大古坪

92.柿星尺蛾  Percnia  giraffata  Guenee

 采集地:岳坝

93.萝摩艳青尺蛾  Agathia  carissima  Butler

采集地:岳坝

94.枯叶尺蛾  Gandaritis  flavata  sinicria Leech

采集地:岳坝

95.印青尺蛾  Hipparchus  smaragdus  Butler

采集地:龙潭子

.8.  毒蛾科  LYMANTRIIDAE

96.褐黄毒蛾  Euproctis  magua   (Wwinhoe)

采集地:岳坝

97.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采集地:龙潭子

98.黄斜带毒蛾  Numenes  disparvlis  separate  Leech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三官庙

99.栎毒蛾  Lymantria  mathur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

.10.  夜蛾科  NOCTUIDAE

100.毛魔目夜蛾  Erebu   pilosa    Leech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101.旋目夜蛾  Speiredonia  retorta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102.旋皮夜蛾  Eligma  narcissus  Cramer

采集地:岳坝

103.黄带后夜蛾   Trisuloides  luteifascia  Hampson

采集地:三官庙

104.丹日明夜蛾  Chasmina  sigillata  Ménétriés

采集地:三官庙

105.晦目夜蛾  Speiredonia  martha    (Butler)

采集地:岳坝

106.十日锦夜蛾  Euplexia  gemmifera   Walker

采集地:三官庙

.11.  带蛾科  EUPEROTIDAE

107.灰褐带蛾   Palirisa  sinensis   Rothsch

采集地:龙潭子

108.褐带蛾  Palirisa  ceruina   Moore

采集地:岳坝

.12.  木蠹蛾科  COSSIDAE

109.梨豹蠹蛾  Zeuzera  pyrina    Staudinger  et  Rebel

采集地:岳坝

110.六星黑蠹蛾  Zeuzera  leueonotum Butler

采集地:龙潭子

.13.   钩蛾科  DREPARIDAE

111.洋麻钩蛾  Cyclidia  substigmaria   (Mubner)

采集地:龙潭子

.14.  凤蛾科  EPICOPELLIDAE

112.浅翅凤蛾  Epicopeia  hainesi  sinicaria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5. 波纹蛾科  THYATIRIDAE

113.浩波纹蛾  Habrosyna   derasa   Linnaeus

采集地:大古坪

114.黄波纹蛾  Thyatira  flavid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16.  箩纹蛾科  BRAHMAEIDAE

115.紫光箩纹蛾  Brahmaea  porphyrio  Chu  et  Wang

采集地:岳坝

116.枯球箩纹蛾  Brahmophthalma  wallichii   (Gray)

采集地:三官庙

 

Ⅱ.佛坪自然保护区常见蛾种记述

 

1.条背天蛾  Cechenena  lineosa  (Walker)

翅展100毫米左右。体橙色;胸部背面灰褐色;腹部背面有棕黄色条纹,两侧有灰黄色及黑色斑;身体腹面灰白色,两侧橙黄色;前翅自顶角至后缘基部有橙灰色斜纹,前缘基有黑斑,翅基部位有黑、白色毛丛,中室端有黑点,顶角较尖黑色;后翅黑色,有灰黄色横带;翅反面橙黄色,外缘灰褐色,顶角内侧前缘上有黑斑,各横线灰黑色。

寄主    凤仙花属、葡萄。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华南、台湾;日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翅展85100毫米。体翅茶褐色;体背自前胸至腹部末端有红褐色纵线一条,腹面色淡呈红褐色;前翅顶角较突出,各横线都为暗茶褐色,中线较粗而弯曲,外横线较细波纹状,近外缘有不明显的棕褐色带,顶角有较宽的三角形斑一块;后翅黑褐色,外缘及后角附近各有茶褐色横带一条,缘毛色稍红;前后翅反面红褐色。每年发生两代,成虫7-8月出现,以蛹越冬。

寄主    葡萄、黄荆。

分布    陕西秦岭;河北、河南、山西、东北各省、西南、广东;朝鲜、日本、印度。

3.栎鹰天蛾  Oxyambulyx  liturata    (Butler)

翅展130毫米左右。体翅灰橙褐色;胸部两侧棕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一褐色纵线,各节后缘有褐色横纹;腹面橙黄色;前翅橙灰色,内线下方有绿褐色园斑一个,中、外线波状不明显,亚外缘线褐绿色;后角近后缘有月形黑纹;后翅橙褐色,有暗褐色横带两条,顶角内散布褐色斑,前缘黄色。每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冬。

寄主    栎树、核桃。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峨眉山);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锡金。

4.灰天蛾  Acosmerycoides  leucocraspis  leucocraspis    (Hampson)

翅展88毫米左右。体翅灰褐色,触角污黄,下唇须灰白色,翅基纯灰色;前翅内线、中线灰黑色,外线灰黑色锯齿状,端线灰黑,顶角有灰黑色三角形斑;后翅灰褐,横带色较深,后角色略淡;翅反面灰红色,外线及中线灰褐色,沿翅脉呈尖齿形斑,前翅基部至中室灰褐色。

寄主    不详。

分布    陕西秦岭;江西、

5.雀纹天蛾  Theretra  japonica  (Orza)

翅展68-72毫米。体绿褐色;头部、胸部两侧及背中央有灰白色绒毛,背线两侧有橙黄色纵条;腹部背线棕褐色,两侧有数条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条纹,各腹节间有褐色横纹,两侧橙黄色,腹面粉褐色;前翅黄褐色,后缘中部白色,顶角达后缘方向有6条暗褐色条纹,上面一条最为明显,第3条与第4条之间色较淡,中室端有一小黑点;后翅黑褐色,后角附近有橙灰色三角斑,外缘灰褐色。每年发生一代,成虫6-7月出现,以蛹过冬。

寄主    葡萄、野葡萄、常春藤、白粉藤、爬山虎、虎茸草、绣球花等。

分布    陕西秦岭;河北、黑龙江、长江流域、台湾;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

6.构月天蛾  Paeum  colligata    (Walker)

翅展65-80毫米。体翅褐绿色;胸部背板及肩板棕褐色;前翅亚基线灰褐色,内横线与外横线之间呈较宽的茶褐色横带;中室末端有一小白点,外横线暗紫色,顶角有新月形暗紫色斑,四周白色;顶角至后角间有向内呈弓形的白色带;后翅浓绿色,外横线色较浅,后角有棕褐色月牙斑一块。每年发生两代,成虫6、9月间出现,以蛹越冬。

寄主    构树、桑树。

分布    陕西秦岭;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四川、台湾;日本、印度、缅甸。

7.洋槐天蛾  Clanis  deucalion  (Walker)

翅展145毫米左右。头顶黄褐色,胸部背面赫黄,背线棕黑色,正面有一灰色边缘,中央有浅色半月形斑;内、中、外横线呈棕黑色波状纹,中间由黄色脉纹分开,在R前方有一灰色线,顶角前上方呈赭色三角形斑,后角部分有粉白色鳞片,中室横脉处有暗褐色园点;后翅中部棕黑色,前缘及内缘黄色。胸足腿节黑色,胫节及跗节粉红色,后足胫节外侧银白色,上有一长端距,长于第一跗节。

寄主    豆科植物。

分布    陕西秦岭;浙江(天目山)、四川(会理);印度。

8.红天蛾  Pergesa  elpenor  lewisi    (Butler)

翅展55-70毫米。体翅红色为主有红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红色带;腹部背线红色,两侧黄绿色,外側红色;腹部第一节两侧有黑斑;前翅基部有黑色,前缘及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及缘毛都为暗红色,外横线近顶角处较细,愈向后缘愈粗;中室有一小白色点;后翅红色,靠近基半部黑色;翅反面色较鲜艳,前缘黄色。每年发生两代,成虫6、9月间出现。以蛹 越冬。

寄主    凤仙花、千屈菜、蓬子菜、柳叶菜、柳、兰、葡萄。

分布    陕西秦岭;吉林、河北、四川;朝鲜、日本。

9.西昌榆绿天蛾 Callambulyx tatrinovi  sichangensis  Chu et Wang

翅展73毫米左右。头及胸部背板墨绿色,基片黄绿色,腹部褐绿色,背线褐色;前翅狭长,外缘弯曲,基部青绿色三角形斑的前角尖而长,顶角尖并向下方弯曲,后角内侧褐色较深;前翅反面基半部紫红色;前后翅反面三条横线弯曲度较大。

寄主    榆、刺榆、柳。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西昌)。

10.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翅展100-120毫米左右。雄的触角羽毛状,雌的栉齿状;体灰褐色至紫褐色;前翅内线紫褐色,外线暗褐色,两线近后缘处相接近,中间有较宽的淡色区,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在翅反面可见眼珠形状,周围有白色及暗褐色轮纹;顶角向前缘处有黑斑,后角有白色月牙形纹;后翅从基部到外横线间有较宽的红色区,亚端线区橙黄色,端线灰黄色 ;中室有一个大眼斑,眼珠黑色(翅反面无珠形纹),外围有一灰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线两条;前、后翅的亚端线由两条赤褐色的波纹组成;后角有月牙形白斑,外侧暗褐色。一年发生一代,成虫7、10月间出现。以蛹 越冬。

寄主    银杏、栗、柳、樟、胡桃、榛、蒙古栎、李、梨、苹果树等。

分布    陕西秦岭;华北、广西、台湾;日本。

11.大丽灯蛾  Callimorpha  histrio Walker

翅展雄66-90,雌75-100毫米。头、胸、腹橙色,额黑色,颈板黑色,边缘橙色,翅基片黑色,胸部具黑色纵斑,腹部背面具黑带,侧面及腹面具黑点列;前翅黑色,有闪光,前缘区有4个黄白斑点,中室末端有一橙色斑点,2A脉上方有6个大小不同的黄白斑,中室外至Cu22脉端部上方有3 个斜置的黄白色大斑,翅顶区4个黄色小斑;后翅橙色,中室中部下方至后缘有一黑带,中室端部至外缘三列黑斑,翅顶黑色。

寄主    不详。

分布    陕西秦岭;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台湾;朝鲜。

12.竹黄枯叶蛾  hiluderia  laeta  Walker

翅展雌61-74,雄41-53毫米。触角黄褐色;雌体桔红色,前翅中室末端有一较大的白斑,其上方有白色小斑,有时两斑纹连在一起,白斑上被有少量赤褐色鳞片,自翅顶角至中室端下方有一紫褐 色斜面线,自中室端下方至后缘斜线曲折,颜色较浅,斜线至外缘区黄色满布紫褐色鳞片,亚外缘斑列长形斜列,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中室下方至后缘靠基角区鲜黄色;前翅前缘1/3处开始弧形弓出,由外缘至后缘呈园弧形;后翅前缘区赤褐色,后大半部淡黄褐色。年发生一代,成虫6-7月出现。

寄主    竹、芦。

分布    陕西秦岭;云南、湖南、四川、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台湾等;印度、斯里兰卡。

13.黑蕊尾舟蛾  Dudusa  sphingiformis Moore

翅展雄70-83,雌86-89毫米。前翅苍黑色,基部有一黑点,前缘有5、6个暗褐色斑点,从后缘近基部到翅尖的整个后缘区和外缘区,由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纹组成一个大三角形斑,中央暗褐色斜带不如前种清晰,亚基线、内线和外线灰白色,内外线较清晰,外线呈斜‘S’形。一年一代,7月成虫出现。以蛹 越冬。

寄主    栾树和槭树。

分布   陕西秦岭 ;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朝鲜、日本、印度、锡金、缅甸。

14.黄修虎蛾  Seudyra  flvida   Leech

体长22毫米左右;翅展60毫米左右。头部及胸部黑棕色,颈板基半部红棕色,下胸及足杏黄色;腹部杏黄色 ,背面一列黑斑点;前翅灰色,密布棕色细点,中脉及2脉后大部暗紫色,内线及外线均双线黑色,后者波曲外弯,环纹与肾状纹紫色灰白边,外线前后端外侧各一枣红色斑,顶角另一枣红斑,端线为一列暗棕纹;后翅杏黄色 。

寄主    不详。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

15.树形尺蛾  Erebomorpha  consors  Butler

前翅长35-36毫米;体棕色;翅棕色,有白色树枝状纹,当展开时,前、后翅白纹连接,下为“树干”,上分四枝,后翅“树干”下有一横弧纹,弧外有三个三角尖,全翅布满黄色散条纹。

寄主    不详。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朝鲜、日本、俄罗斯。

16.黄斜带毒蛾  Numenes  disparvlis  separata   Leech

翅展雄52-58毫米,雌56-80毫米。头部、胸部和足橙黄色带黑褐色鳞毛;腹部褐黑色微带橙黄色,肛毛簇橙黄色;前翅黑褐色略带青紫色光泽,前缘近基部有一小浅黄色斑,从前缘中部到臀角有一浅黄色 斜带,从带中央到翅顶有一浅黄色斜带,翅脉色浅;后翅和缘毛褐黑色。雌蛾腹部橙黄色带黑褐色鳞;前翅褐黑色带青紫光泽,基线浅黄色,弓形,从臀角向翅顶及前缘有一浅黄色三叉形带,从第二叉到外缘的翅脉浅黄色;后翅橙黄色,亚端区有大小不等的两个褐黑色斑。一年发生两代,成虫6月底和9月初出现。

寄主    鹅耳枥、铁木、掬。

分布    陕西秦岭;浙江、湖北、四川。

17.毛魔目夜蛾  Erebu  pilosa Leech

体长33毫米左右;翅展90毫米左右。头部、胸部及腹部棕褐色;雄蛾前翅黑褐色带青紫色闪光,内半部在中室后被以褐色香鳞,内线黑色达中脉,肾纹红褐色,后端成二齿,有少许银蓝色黑边,中线半园形外弯,绕过肾纹,内侧褐色,肾纹之间黑色,中线外有一外弯粗暗线,外线白色,波浪形外弯;后翅端带窄,紫蓝色,雌蛾前翅内线达后缘,中线在肾纹后波浪形至后缘;后翅可见中线及白色波浪形外线。

寄主    不详。

分布     陕西秦岭 ;湖北、江西、四川。

18.旋目夜蛾  Speiredonia  retorta Linnaeus

体长21-23毫米,翅展60-62毫米。雄蛾头部及胸部黑棕色带紫色,下唇须基部红色,下胸有红毛;腹部背面大部黑棕色,端部及腹面红色;前翅黑棕色带紫色,内线黑色,肾纹后部膨大旋曲,边缘黑色及白色,外线双线黑色,外斜至6脉析角内斜,两线相距宽,亚端线双线黑色波浪形,端线双线黑色波浪形,5脉及6、7脉有黑纹,顶角至肾纹有一隐约白纹;后翅黑棕色,端区较灰,中线、外线黑色,亚端线双线黑棕色。雌蛾头部及胸部褐色,胸部背面带淡赭黄色;腹部背面大部黑棕色,有淡赭色横纹,端部及腹部红色;前翅淡赭黄色带褐色,内线内侧有二黑棕斜纹,外侧有一黑棕色宽斜条;后翅色同前翅,内线双线粗黑色,中线黑色外侧衬淡黄色,亚端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内一线粗,其内缘直。

寄主    合欢。

分布   陕西秦岭 ;辽宁、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福建、云南、广东;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

 

二、鞘翅目  COLEOPTERA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此次调查计有 15科,34种。有许多种类对森林危害很大,致使树木大量死亡。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作为害虫天敌充当森林卫士。

 

Ⅰ.种类名录

 

.1.  虎甲科  CICINDELIIDAE

1.中国虎甲   Cicindela   chinensis    De  Greer

 采集地:大古坪

2.芽斑虎甲  Cgemmata   Faldermann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2.  皮蠹科  DERMESTIDAE 

3.白腹皮蠹   Dermestes  maculatus   (Deg)

采集地:岳坝

4.拟白腹皮蠹   Dfrischii   Kugelann

采集地: 大古坪

5.花斑皮蠹   Trogoderma  variabite  Ballion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6.黑皮蠹   Attagenus  piceu  (Oliver)

采集地:大古坪

.3. 锯谷盗科   SILVANIDAE

7.锯谷盗   Oruzaephilus  surinamemsis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4. 朽木甲科 ALLECULIDAE

8.黄朽木甲  Cteniopinus  hypocrita   Marseul

采集地:三官庙、西河

.5. 金龟甲科  SCARAVEIDAE

9.臭蟑螂  Copris  ochus   (Motschulsky)

采集地:大古坪

.6. 犀金龟科  DYNASTIDAE

10.双叉犀金龟甲  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

.7.鳃金龟科  MELOLONTHIDAE

11.棕色鳃金龟  Holotrichia   titanes    Reitter

采集地:大古坪

.8.  丽金龟科  RUTELIDAE

12.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pulenta   Matschulsky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

13.琉璃弧丽金龟  Popillia  atrocoerulea   Bates

采集地:大古坪

14.中华弧丽金龟 Pquadriguttata   (Fabricius)

采集地:大古坪

15.多色丽金龟  A smargdina Chaus

采集地:大古坪

.9. 花金龟科  CETONIDAE

16.白星花金龟  Potosia  brevitarses Lewis

采集地:岳坝

17.褐绣花金龟  Poeilophilides  rusticola   (Burmeister)

采集地:三官庙

.10.  叩头虫科  ELATERIDAE

18.沟叩头虫  Ple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9.细胸叩头虫  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

采集地:岳坝

.11. 小蠹科   SCOLYTIDAE

20.松纵坑切梢小蠹  Blastophagus  piniperda   Linnaeus

采集地:光头山

21.松横坑切梢小蠹  Bminor  Hartig

采集地:光头山

22.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采集地:三官庙

23.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

采集地:三官庙

.12.  粉蠹科  LYCTIDAE

24.褐粉蠹   Lyctus  brunneus  (Stepheus)

采集地:三官庙

25.中华粉蠹  Lsinensis  Lesne

采集地:岳坝

.13. 瓢虫科  COCCINELLIDAE

26.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采集地:岳坝、三官庙

27.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4. 天牛科   CERRAMBYCIDAE

28.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采集地:岳坝

29.星天牛  Asepulchralis    (Thomoson)

采集地:大古坪

30.竹绿虎天牛  chlorophorus  annularius  (Fabricius)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5.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31.栗实象  Curcrlis  davidi  Fairmaire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32.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Haarold)

采集地:岳坝

33.沟眶象  Echinensis   (Oliver)

采集地:大古坪

34.杨干隐喙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s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

 

Ⅱ.重要常见种类记述

 

1.棕色鳃金龟  Holotrichia  titanes  Reitter

成虫体长21.2-25.5毫米,宽11-14毫米。棕黄色,略有丝绒样光泽。头部较小,唇基宽短,前缘和侧缘具明显的上卷边,前缘中央显著凹入。触角10节,鳃片部特别扁宽,雄虫鳃片部显著大于雌虫。唇基、额、前胸背板、鞘翅均密布刻点。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光滑的纵隆线,侧缘弧形外突处各具一个隐约可见的小黑斑。鞘翅较薄软,其上各有4条纵肋,肩疣明显。小盾片色泽较深,约1/2为前胸背板后缘淡黄色长毛所覆盖。胸部腹板密生淡黄色长绒毛。前胫节外侧有3齿,内侧有1长齿;后胫节细长,端部膨大,呈喇叭形,端部内有两端距,一长一短;后跗节第一节明显短于第2节。爪1对,较长,爪下各有一短小齿突。此虫在陕西约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

寄主    榆、槐、月季等。

分布    陕西关中、秦岭;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甘肃、浙江等省;朝鲜、俄罗斯。

2.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atschulsky

成虫体长15-18毫米,宽8-10毫米。背面铜绿色,有光泽。头部较大,深铜绿色,唇基褐绿色,前缘向上卷。复眼黑色,大而园。触角黄褐色,9节。前胸背板呈弧状内弯,侧缘和后缘呈弧形外弯,前角锐,后角钝,背板为闪光绿色,密布刻点,两侧边缘有1毫米宽的黄边,前缘有膜状缘。鞘翅为黄铜绿色,有金属光泽,有不甚明显的隆起带,会合处隆起较明显。胸部腹板黄褐色有细毛。腿节为黄褐色,胫节、跗节为深褐色,前胫节外侧具2齿,对面生一棘刺,跗节5节,端部生一对不等大的爪。前、中足大爪端部分叉,小爪不分叉;后足爪亦不分叉。腹部米黄色,有光泽,臀板三角形,上常有一三角形黑斑。雌虫腹面浮白色,末节为一棕黄色横带;雄虫腹末棕黄色。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

寄主    杨、柳、榆、松、杉、栎、油桐、油茶、乌桕、板栗、核桃、柏、枫树、苹果、沙果、花红、海棠、杜梨、梨、桃、杏、樱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分布     陕西各地;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区);朝鲜、日本。

3.沟叩头虫  Ple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成虫栗褐色。雌虫体长14-17毫米,宽约5毫米;雄虫体长14-18毫米,宽约3.5毫米。体扁宽,全体被金灰色细毛。头部扁平,头顶呈三角形凹陷,密布刻点;触角近锯齿状。雌虫触角11节,约为前胸长度的4倍,雄虫触角细长,12节,长及鞘翅末端。雌虫前翅较发达,背面呈半球状隆起,后缘角突出外方;鞘翅长约为前胸长度的4倍,后翅退化;雄虫鞘翅长度约为前胸长度的5倍。足浅褐色,雄虫足较细长。2-3年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

寄主    松柏类、刺槐、青桐、悬铃木、元枫、丁香、海棠、山丁子等种芽、幼苗。

分布    陕西各地;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辽宁西部、苏北、皖北、鄂北等地。

4.细胸叩头虫  Agriotes  fusicollis  Miwa

成虫栗褐色,体长8-9毫米,宽约2.5毫米,被黄褐色细短毛。头黑褐色,密布较粗刻点;触角红褐色,第1节较粗长,第2节球形。前背板略呈园形,长大于宽,后缘角伸向后方,突出如刺;鞘翅长约为头胸部的2倍,鞘翅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有纵沟9条。约3年一个世代。

寄主    同沟金针虫

分布    陕西各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区)。

5.松纵坑切梢小蠹  Blastophagus  piniperda   Linnaeus

成虫体长3.5-4.5毫米,黑褐色,具光泽,并密布刻点和灰黄色细毛。头部半球形,黑褐色,额中央有一纵隆起线;复眼卵园形,黑色;触角球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狭后宽。鞘翅红棕色,基部与端部的宽度相似,长约为宽的3倍,其上有由刻点组成的明显行列,第2列间部近翅端1/3部分的粒状突起和绒毛消失,并向下凹陷,雄虫较雌虫显著。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

寄主    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樟子松、黑松等。

分布    国内南北各省;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等地。

6.松横坑切梢小蠹  Bminor  Hartig

成虫体长3.8-4.4毫米,鞘翅基缘升起且有缺刻,近小盾片处缺刻中断,与纵坑切梢小蠹的主要区别是横坑切梢小蠹的鞘翅斜面第2列间部与其它列间部一样不凹下,而上面还有小而尖的瘤起和竖起的绒毛。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松树嫩枝内或土内越冬。

寄主    马尾松、黑松、油松、红松、唐松等。

分布    全国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北美洲。

7. 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成虫体长4.4-6.5毫米,长椭圆形,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雌虫触角和跗节红褐色。触角锤状部近扁园形,宽大于长,有明显横缝三条,下面两格向上拱起,顶端稍钝。额表面粗糙,呈颗粒状,被有长而竖起的绒毛;粗糙的颗粒向上变稀变小,至颅顶部呈细小而稀疏的刻点;颅顶中央有线状纵沟,有时达于额部;绒毛在额的中部较稀,两侧较密也较长。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基部较宽,前端较窄,收缩成横缢状;背面密布大小刻点和长短绒毛;中央有一隐约可见的光滑横线,前缘中央向后凹陷,后缘两侧向前凹入,略呈“S”型,中央向后突出成钝角。鞘翅基缘有锯齿状突起,两侧缘平行,背面粗糙,点沟显著,两侧和近末端处逐渐变浅,沟间宽于点沟,有粗糙横皱褶,沟间除一列竖立的长绒毛外,还有不甚整齐而散生的短绒毛,这些绒毛在斜面上甚短,不显著。其世代因海拔高低而不同,在秦岭林区海拔1700 米以下林内,一年发生2代;在2150米以上林内,一年发生1代;在1700-2150米的林带,则2年3代。

寄主    华山松,可致使其大量死亡。

分布    陕西秦岭、巴山;四川、湖北、甘肃、河南等地。

8.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虫体长22-35毫米,体宽8-12毫米;雄虫体长20-19 毫米,体宽7-10毫米。头部比前胸略小,自后头经头顶至唇基有一条纵沟,以头顶部分最为明显。触角鞭状,12节,第1节端部膨大,第2节最小,第3节最长,以后各节逐渐短小。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呈灰蓝色。雌虫触角平均长38毫米,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一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长50 毫米,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一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上各有大小不同的由白色绒毛组成的斑纹20个左右。鞘翅基部光滑无小突起。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一年发生1代或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

寄主    杨、柳、元宝枫、榆、苦楝、桑等。

分布    陕西各地;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西、甘肃、四川、广西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等。

9.星天牛  Achinensis   (Forster)

成虫雌体长36-41毫米,宽11-13毫米;雄虫体长27-36毫米,宽8-12毫米,黑色,具金属光泽。头部及身体腹面被银灰色和部分蓝灰色细毛,但不形成斑纹。触角第1、2节黑色,其他各节基部1/3有淡色毛环,其余部分黑色。雌虫触角超过身体1、2节,雄虫触角超过身体4、5节。中瘤明显,两侧具尖锐粗大的侧刺突。小盾片一般具不明显的灰色毛,有时较白或杂有兰色。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每翅具大小白斑约20个,排成五横行,第1、2行各4个,第3行5个斜形排列,第4行2个,第5行3个。斑点变异较大,有时很不整齐,不易辨别行列,有时靠近中缝的消失,第5行侧斑点与翅端斑点合并,以致每翅仅约剩15个斑点。一般一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3年2代或2年1代,以幼虫越冬。

寄主    杨、柳、榆、刺槐、核桃、桑树、红椿、楸、木麻黄、乌桕、梧桐、相思树、苦楝、悬铃木、丹生、栎、柑桔及其他果树等。

分布    陕西各地;吉林、辽宁、甘肃、四川、云南、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缅甸等国。

10.栗实象  Curcrlis  davidi   Fairmaire

成虫雌体长6-9毫米,黑色。头管园柱形,前端向下弯曲,黑色有光泽,长6.5-11毫米,触角从头管1/3伸出。雄虫体长5-8毫米,触角从头管1/2处伸出。触角膝状,柄节细长,静止时藏于触角沟内。复眼黑色,着生于头管的基部。前胸与头部连接处、前胸背板基部两侧、鞘翅上各有一个白色鳞片组成的白斑。前胸背板密布刻点。鞘翅长为宽的1.5倍,其上有刻点10条。前胸及鞘翅的刻点上均被有无色略透明的鳞片。鞘翅前缘近肩角处有一白色横条,臀角处有一略成钩形的白色斑纹;翅长2/5处有一白色横条,横条和斑纹均为白色鳞片所构成;翅的外缘有白色毛。腹部及足均覆有白色鳞片。腿节内缘近下方有齿一枚,跗节为3节,有爪一对。阴茎端为瘦园形。二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

寄主    板栗树。

分布    陕西秦岭巴山;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省。

 

三、直翅目  ORTHOPTERA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直翅目昆虫,经此次考查,采集共计6个科,18个属,20种。

 

Ⅰ、种类名录

 

.1. 蚱科 TETRIGIDAE

1.日本蚱  Terix japonica (Bol.)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2. 长翅长背蚱  Paratettrix uvarovi Semenov

采集地:中嘴

.2. 锥头蝗科 PYROGOMORPHIDAE

3. 短额负蝗   Atracomorphia sinensis Bol.

采集地:岳坝

.3.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4. 无翅稻蝗   Oxya abentata Willemse

采集地:大古坪

5. 峨眉腹露蝗   Fruhstorferiola omei (Rehn et Reh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中嘴,三官庙

6. 突眼小蹦蝗   Pedopodisma  protracula Zheng

采集地:龙潭子

7. 日本黄脊蝗  Patanga  japonica (Bol.)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8. 短角外斑腿蝗   Xenocatantops humilis brachycercus (Willemse)

采集地:龙潭子

9. 短星翅蝗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10. 云贵素木蝗   Shirakiacris yunkweiensis (Zheng)

.4. 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11. 隆额网翅蝗   Arcyptera coreana Shi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12. 中华雏蝗   Chorthippus chinensis Tarb.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13. 东方雏蝗   Chorthippus intermedius (B.-Bienko)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14. 青脊竹蝗   Ceracris nigricornis  Walk.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5. 斑翅蝗科 OEDIPOIDAE

15.方异距蝗   Heteropternis respondens   (Walker)

采集地:岳坝

16. 红胫小车蝗   Oedaleus marjius Chang

采集地:大古坪

17. 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18. 红翅踵蝗   Pternoscirta sauteri (Karny)

 采集地:岳坝

.6.  剑角蝗科  ACRIDIDAE

19. 中华蚱蜢   Acrida  cienera Thunberg

采集地:龙潭子

20. 异翅鸣蝗   Monogolotettrix anomopterus  (Caud.)

采集地:岳坝

 

Ⅱ.常见及重要种记述

 

1. 峨眉腹露蝗   Fruhstorferiola omei (Rehn et Rehn)

体中小型。头顶倾斜,具有中纵沟。眼间距小于触角间颜面隆起宽度的1.3倍。颜面倾斜。触角细长,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复眼大而突出,近圆形。前胸背板宽平,中隆线明显,无侧隆线,沟前区长几等于沟后区的长,背面具刻点和皱纹。前胸腹板突圆锥形。前翅到达后足股节顶端。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光滑。后足胫节缺外端刺。雄性腹部末节具小尾片,肛上板三角形,尾须较长,到达或超过肛上板顶端,侧扁,内曲,顶端极膨大,尾须长为最宽处的1.4-1.6倍,下生殖板短锥形。雌性肛门上板三角形,尾须圆锥形,下生殖板后缘具三齿,中齿较长,产卵瓣长。

体褐绿色,眼后带宽,黑色,前胸背板中隆线黑色。前翅褐色,后翅基部无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黄褐色,上侧具二个黑色横纹。后足胫节淡黄色,基部黑色,近基部具淡黄色环。雄性腹部末节背板,肛上板为黑色。

体长: ♂21-22mm,♀ 29-30mm

前翅长:♂16-16.7mm,♀21-22mm

后足股节长:♂ 11-12mm,♀14-17mm

分布:陕西,四川。

2. 隆额网翅蝗   Arcyptera coreana Shir.

体中型,粗壮。颜面倾斜,头侧窝明显浅平,具粗大刻点。复眼卵形。触角丝状,超过(♂)或不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宽平,中隆线明显,侧隆线近平行,后横沟明显割断中隆线。无前胸腹板突。前翅发达,超过后足股节顶端。肘脉域宽为中脉域宽的4(♂)-2(♀)倍。后足股节内侧下隆线具发音齿。后足胫节无外端刺。雄性肛上板长三角形,尾须长。雌性下产卵瓣上外缘光滑。

体褐色或暗褐色。前胸背板具黑褐色横斑。后足股节内侧淡红色,内侧具三个黑色横斑,膝部黑色,膝前环黄色。后足胫节基部黑色,近基黄色,其余红色。

体长:♂ 27-30mm,23-40mm

前翅长:♂ 23-25mm,24-26mm

后足股节长:♂ 15-17mm,20-22mm

分布:陕西、内蒙、甘肃、新疆、河北、北京、山东、江苏、江西、四川;朝鲜。

3. 中华雏蝗   Chorthippus chinensis Tarb.

体中型。颜面倾斜。颜面隆起窄,在触角基部水平以下具浅纵沟,侧缘几平行。触角较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节长为宽的3-3.4倍。复眼长卵形,纵径为横径1.45-1.66倍。头顶锐角形,头侧窝长四角形。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呈角形弯曲。沟前区长几等于沟后区长。雄性前翅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雌性刚达到后足股节顶端。雄性前缘脉及亚前缘脉呈“S”形弯曲,亚前缘脉域明显地狭于前缘脉最宽处的1.3倍,径脉域较宽 。雌性中脉域宽为肘脉域宽的1.5-2倍。后翅与前翅等长.鼓膜孔宽缝状,长为宽的3.5-3.7倍 。雄性肛上板三角形,中部具横脊。尾须锥形,到达肛上板顶端。下生殖板短锥形。雌性上产卵瓣上外缘无细齿,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

体暗褐色。前胸背板沿侧隆线具黑色纵带纹。前翅褐色,后翅黑褐色。后足股节上侧,外侧具二黑色横斑,内侧基部具黑色斜纹,底侧橙黄色,膝部黑色 。后足胫节橙黄色,基部黑褐色。腹部末端橙黄色。

体长:♂ 17.5-23mm,21-27mm

前翅长:♂ 14-20mm,17-22mm

后足股节长:♂ 11-12.5mm,13.5-18mm

分布: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4. 青脊竹蝗   Ceracris nigricornis  Walk.

体长:♂ 18-20mm,26-30mm

前翅长:♂15-20mm,21-26mm

后足股节长:♂ 12-13mm,17-18mm

其他特征,寄主及分布详见竹类害虫。

 

四、同翅目  HOMOPTERA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同翅目昆虫,经1996-1997年的调查,共发现8个科,15种。

 

Ⅰ.种类名录

 

.1.  蝉科  CICADIDAE

1.黑蚱蝉  Cryptotyumpana   aatrata    (Fabricius)

采集地:龙潭子

2.蟪蛄  Platypt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采集地:大古坪

.2.  叶蝉科  CICADELIDAE

3.大青叶蝉  Tettigoniella   viridis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4.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3. 飞虱科  DELPHACIDAE

5.黑斑竹飞虱  Bambusiphaga   nigropunctata    Huang   et   Ding

采集地:西河

6.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eifera   (Horvath)

采集地:岳坝

.4.  木虱科  PSYUKIDAE

7.桑木虱  Anomoneura   mori    Schwarz

采集地:大古坪

8.合欢羞木虱   Acizzia  jamataonica   (Kuwayama)

采集地:西河

.5.  粉蚧科  PSCUDOCOCCIDAE

9.竹白尾粉蚧   Anotonina  erawii  Cockerell

采集地:三官庙

.6. 斑蚜科  CAUAPHIDAE

10.竹斑蚜    Chucallis  bambusicola    (Takahashi)

采集地:大古坪

11.竹纵斑蚜  Takecallis  arundinariae   (Essig)

采集地:岳坝

12.竹梢凸唇斑蚜   Ttaiwnus    (takahashi)

采集地:大古坪

.7.  瘿柿蚜科  PEMPHIGIDAE

13.肚倍蚜  Kaburagia   rhusicola    Takaki

采集地:大古坪(下河)

14杨枝瘿柿蚜  Pemphigus  immunis   Bucklon

采集地:西河

.8. 蜡蝉科  FULGOUIDAE

15.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采集地:大古坪(东河)

 

Ⅱ.常见种记述

 

1.黑蚱蝉  Cryptotyumpana  aatrata  Fabricius

成虫雄体长44-48毫米,翅展125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被金色绒毛。复眼淡赤褐色,头部中央及颊上方有红黄色斑纹;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的“X”形隆起;前翅前缘淡黄褐色,基部黑色 ,亚前缘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具一淡黄褐色斑点;后翅基部2/5黑色,翅脉淡黄色及暗黑色;体腹面黑色 ;足淡黄褐色,腿节的条纹、胫节的基部及端部黑色 ;腹部第1、2节有鸣器,腹盖不及腹部之半。雌虫体长38-44毫米,无鸣器,有听器,腹盖很不发达,产卵器甚显著。2-3年完成一代,以卵于树皮内及若虫于土中越冬。

寄主   槐、刺槐、杨、柳、白蜡、榆、枫、桑、苦楝、柑桔、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荔枝等林木和果树。

分布   国内分布于陕西、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湖南、山东、河北、北京、内蒙古、河南、四川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2.大青叶蝉  Tettigoniella  viridis  (Linnaeus)

成虫雌体长9.4-10.1毫米,头宽2.4-2.7毫米;雄体长7.2-8.3毫米,头宽2.3-2.5毫米。头部颜面淡褐色,两颊微青,在颊区近唇 基缝处左右各有一小黑斑;触角窝上方,两单眼之间有一对黑斑。复眼三角形,绿色。前胸背板淡黄绿色,中间横刻痕较短,不伸达边缘。前翅绿色带有青蓝色泽,前缘淡白,端部透明,翅脉为青黄色,具有狭窄的淡黑色边缘。后翅烟黑色 ,半透明。腹部背面蓝黑色,两侧及末节色淡为橙黄带有烟黑色,胸、腹部腹面及足橙黄色,跗爪及后足胫节内侧细条纹、刺列的每一刺基部黑色。陕西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寄主表皮下越冬,4月下旬开始孵化活动危害。

寄主    杨、柳、刺槐、槐树、榆、桑树、枣树、竹、臭椿、核桃、桧柏、梧桐、构树、扁柏,沙枣、桃、李、苹果、梨等多种果树;各种豆类、蔬菜、禾本科农作物及柿花等39166种。

分布     陕西各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岛、贵州、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马来西亚、印度、加拿大、欧洲。

3.桑木虱  Anomoneura  mori    Schwarz

成虫体长3.5毫米,翅展9毫米。初羽化时水绿色,后渐变为铜褐色。触角10节。中胸前盾片有赭黄色纹一对,盾片上有2对。前翅半透明,有咖啡色斑纹;越冬成虫整个翅面均散有暗褐色点纹。腹部各节背板上有黑斑;在产卵时期,雌虫腹面呈深黄色;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张开。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

寄主    桑木、柏树。

分布    陕西、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湖北、及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 。

4.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雄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40-45毫米;雌虫体长18-22毫米,翅展50-52毫米。体隆起,头部小,头顶前方与额相接处呈锐角。触角在复眼下方,鲜红色,歪锥状,柄节短园柱形,梗节膨大成卵形,鞭节极细长,长仅为梗节的1/2。前翅长卵形,基部2/3淡褐色,上布黑色斑点10-20余个,各个体间变化大;端部1/3黑色,脉纹白色;后翅膜质,扇状,基部一半红色,有黑色斑6-7个,翅中有倒三角形的白色区,翅端及脉纹为黑色。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

寄主    臭椿、香椿、刺槐、苦楝、楸、榆、青桐、悬铃木、三角枫,五角枫、栎、女贞、合欢、杨、化香、珍珠梅、李、杏、桃、海棠、葡萄、黄杨、麻等。

分布    陕西各地;四川、浙江、江苏、河南、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台湾。

 

第三节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竹类害虫

 

竹子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最底海拔到最高海拔都有竹子分布,天然竹种主要有巴山木竹  Bashania  fargesii  、华桔竹  Fargesia  spathacea 和秦岭箭竹  Fqinlingensis,人工栽培的有水竹  Phyllostachys  neteroclada  、金竹  Pnigra  和斑竹等。竹林是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和其他许多动物的栖息场所,也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因而掌握竹林虫害情况对竹林害虫控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意义重大,为此在1996-1998 年的综考中,我们对竹类害虫的种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共采集竹类害虫标本1000余号,经初步整理计有6目22科89种。现分述如下。

 

一、竹类害虫名录

 

直翅目ORTHOPTERA

 

.. 锥头蝗科 PYROGOMORPHIDAE

1. 短额负蝗   Atracomorphia sinensis Bol.

采集地:岳坝、东河

..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2. 无翅稻蝗   Oxya abentata Willemse

采集地:大古坪

3. 峨眉腹露蝗   Fruhstorferiola omei (Rehn et Reh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中嘴,三官庙

4. 突眼小蹦蝗   Pedopodisma  protracula Zheng

采集地:龙潭子、西河、岳坝

5. 日本黄脊蝗  Patanga  japonica (Bol.)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6. 短角外斑腿蝗   Xenocatantops humilis brachycercus (Willemse)

采集地:龙潭子、三官庙

7. 短星翅蝗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8. 长翅素木蝗   Shirakiacris   shirakii ( I.  Bol.)

采集地:岳坝

.. 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9. 隆额网翅蝗   Arcyptera coreana Shi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10. 中华雏蝗   Chorthippus chinensis Tarb.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11. 东方雏蝗   Chorthippus intermedius (B.-Bienko)

采集地:三仙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12. 青脊竹蝗   Ceracris nigricornis  Walk.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龙潭子,中嘴,大古坪

.. 斑翅蝗科 OEDIPOIDAE

13.方异距蝗   Heteropternis respondens   (Walker)

采集地:岳坝

14. 红胫小车蝗   Oedaleus marjius Chang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5. 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16. 红翅踵蝗   Pternoscirta sauteri (Karny)

采集地:岳坝

.剑角蝗科  ACRIDIDAE

17. 中华蚱蜢   Acrida  cienera Thunberg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大古坪

.. 蚱科 TETRIGIDAE

18.日本蚱  Terix japonica (Bol.)

采集地:三官庙、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7. 蟋蟀科  GRYLLIDAE

19.东方蝼蛄  Gryllotaipa  orintalis  Burmeister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20.油葫芦  Gryllus  testaceus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

21.山蟋蟀  Loxoblemmus  aomoriensis  Shiraki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

 

同翅目  HOMOPTERA

 

.8.  叶蝉科  CICADELIDAE

22.大青叶蝉  Tettigoniella   viridis  (Linnaeus)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23.黑尾叶蝉  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

.. 飞虱科  DELPHACIDAE

24.黑斑竹飞虱  Bambusiphaga   nigropunctata    Huang   et   Ding

采集地:西河

.10粉蚧科  PSCUDOCOCCIDAE

25.竹白尾粉蚧   Anotonina  erawii  Cockerell

采集地:三官庙

.11. 斑蚜科  CAUAPHIDAE

26.竹斑蚜    Chucallis  bambusicola    (Takahashi)

采集地:大古坪

27.竹纵斑蚜  Takecallis  arundinariae   (Essig)

采集地:岳坝

28.竹梢凸唇斑蚜   Ttaiwnus    (takahashi)

采集地:大古坪

 

鞘翅目  COLEOPTERA

 

.2.  丽金龟甲科  RUTELIDAE

29.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pulenta   Matschulsky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三官庙

30.多色丽金龟  A smargdina  Chaus

采集地:大古坪

.1叩头虫科  ELATERIDAE

31.沟叩头虫  Ple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32.细胸叩头虫  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

采集地:岳坝

.1粉蠹科  LYCTIDAE

33.中华竹粉蠹   Lyctus  sinensis  Lesne

采集地:岳坝

.1. 天牛科   CERRAMBYCIDAE

34.竹绿虎天牛  chlorophorus  annularius  (Fabricius)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1象甲科  CURCULIONIDAE

5.小竹笋象  Otidognathus  sp.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双翅目  DIPTERA

 

.17. 花蝇科  ANTHOMYIIDAE

36.竹笋泉蝇   Pegomyia   sp..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18. 实蝇科  TEPHRITIDAE

37.竹笋实蝇  Acrocerstis  sp.

采集地:西河

 

半翅目   HEMIPTERA

 

.19. 缘蝽科  COREIDAE

38.山竹缘蝽  Notobitus  montanus   Hsiao

采集地:大古坪

39.瓦同缘蝽    Homoeocerus  marginellus   Herrich-Schaffer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鳞翅目  LEPIDOPTERA

 

.20. 夜蛾科 NOCTUIDAE

40.竹笋叶蛾   Atrachea  vulgaris  Butler

采集地:岳坝

.21. 灯蛾科  ARCTIIDAE

41.八点灰灯蛾  Creatonotus  transiens  (Walker)

采集地:龙潭子、岳坝、三官庙

.22.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42.竹黄枯叶蛾  Philuderia  laeta  Walker

采集地:大古坪、三官庙

.23. 环蝶科 AMATHUSIIDAE  2属3种

 43. 双星箭环蝶 Stichophthalma neumogeni  Leech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44. 箭环蝶 S howqua  (Westwood)

采集地:东河、龙潭子、大城壕

45. 灰翅串珠环蝶 Faunis aerope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

.24. 眼蝶科  SATYRIDAE   16属44种

46. 华北白眼蝶 Melanargia  epimede  (Staudinger)

采集地:岳坝

47. 白眼蝶 M halimded   (Ménétriés)

采集地:岳坝、东河

48. 黑纱白眼蝶 M lugens  Honrath

采集地:大城壕

49. 阿芬眼蝶 Apha ntopus hyperantus (Linnaeus)

采集地:三官庙、白马沟

50. 藏眼蝶 Tatinga tibetina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

51. 箭纹粉眼蝶 Callarge sagitta  (Leech)

采集地:西河

52. 白斑眼蝶 Penthem adelma  (Felder)

采集地:西河、岳坝

53. 黑带黛眼蝶 Lethe nigrifasci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西河

54.  小云斑黛眼蝶 L jalaurida  (de Nicéville)

采集地:三官庙

55. 直带黛眼蝶 L lanaris  Butler

 采集地:西河

56. 云南黛眼蝶 L yunana  D'Abrera

采集地:西河

57. 罗丹黛眼蝶 L laodami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58. 棕褐黛眼蝶 L christophi  (Leech)

采集地:大古坪、下河

59. 紫线黛眼蝶 Lviolaceopicta  (Poujade)

采集地:大古坪

60. 连纹黛眼蝶 L syrcis  Hewitison

采集地:吕关河

61. 边纹黛眼蝶 Lmarginalis  (Motschulsky)

采集地:李家沟

62. 蛇神黛眼蝶 L satyrina  Butler

采集地:大古坪

63. 奇纹黛眼蝶 L cyrene  Leech

采集地:东河

64. 蟠纹黛眼蝶 L labyrinthe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65. 门左黛眼蝶 L marzora  (Paujade)

采集地:东河

66. 康定黛眼蝶 L sicelides  Grose-Smith

采集地:西河、三官庙

67. 明带黛眼蝶 L helle  (Leech)

采集地:西河

68. 比目黛眼蝶 L proxima  Leech

采集地:岳坝

69. 苔娜黛眼蝶 Ldiana  (Butler)

采集地:白马沟

70. 黄环链眼蝶 Lopinga achine (Scopoli)

采集地:三仙峰

71 . 丛林链眼蝶 L dumetora  (Oberthür)

采集地:三仙峰

72. 布莱荫眼蝶 Neope bremeri  (Felder)

采集地:三官庙

73. 阿芒荫眼蝶 N armandii  (Oberthür)

采集地:大古坪、白马沟

74. 黄斑荫眼蝶 N pulaha  Moore

采集地:大古坪、西河

75. 丝链荫眼蝶 N yama  (Moore)

采集地:三官庙、白马沟

76. 黑斑荫眼蝶 N. pulahoides  Leech

采集地:白马沟

77. 田园荫眼蝶 N agrestis  (Oberthür)

采集地:三官庙

78. 稻眉眼蝶 Mycalesis  gotama  Moore

采集地:西河

79. 拟稻眉眼蝶 M francisca  (Stoll)

采集地:龙潭子、三官庙

80. 乱云矍眼蝶 Ypthima  megalomma  Butler

采集地:三仙峰

81. 中华矍眼蝶 Y chinensis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82 .东亚矍眼蝶 Y motschulskyi  (Bremer et Grey)

采集地:三官庙

83. 幽矍眼蝶 Yconjuncta  Leech

采集地:三官庙

84. 红眼蝶  Erebia alcmena  Grum-Grshimailo

采集地:三官庙

85. 混同艳眼蝶  Callerebia confusa  Watkins

采集地:岳坝

86. 古眼蝶 Palaeonympha  opalina  (Butler)

采集地:大城壕、下河

87. 宁眼蝶 Ninguta  schrenkii  (Ménétriés)

采集地:西河、岳坝

88. 网眼蝶  Rhapcera dumicola  (Oberthür)

采集地:西河

89. 蛇眼蝶 Minois dryas (Scopoli)

采集地:吕关河、龙潭子

 

二、竹类害虫现状

 

本次调查发现的害虫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类:

叶部害虫    此类害虫主要取食竹叶,易造成竹叶部缺损,大量危害时可使竹子生长缓慢,发笋量减少,严重的可造成竹株死亡。佛坪保护区竹子叶部害虫主要种类为各种蝗虫及眼蝶,其中以蝗虫危害较甚。叶部害虫是竹类害虫中最多的,占到害虫总数的60%以上。另外还有蝽、蚜、蚧、叶蝉、飞虱等以刺吸式口器危害的种类,它们不但直接危害竹叶和嫩茎,还传播病菌,大量危害时可使竹叶枯黄,并诱发病害,造成整株死亡,影响第二年的发笋量。佛坪保护区竹子叶部害虫密度不大,加上竹林中食虫鸟和其他天敌控制,目前看来不至于造成大面积灾害性损失而影响大熊猫的食物供给。

钻蛀性害虫    此类害虫主要危害竹笋,幼虫在笋内蛀食,轻的可使新竹畸形生长,易造成风折,重的使受害笋停止生长、枯死或腐烂死亡。佛坪保护区钻蛀性害虫主要种类有竹象、竹笋实蝇和泉蝇,在巴山木竹林中竹象和实蝇均有一定数量,局部地区对每年的笋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钻蛀性害虫还有竹天牛和竹蠹,由于它们仅对弱势及死亡竹株有一定危害,因而对发笋量和竹子生长影响不大。

根部害虫    此类害虫主要咬食竹鞭和竹根,对发笋量有一定影响。主要种类有金龟甲、金针虫和蝼蛄等。佛坪保护区竹子根部害虫虽有一定密度,但并未造成灾害性损失,这可能与其杂食性和天敌多有关。

 

三、主要危害种类简介

 

本次调查集中虫口密度相对较大、危害较为严重的竹类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额负蝗  Atracomorphia  sinensis  Bol.

体中型,匀称,头顶较短,其长度略大于复眼最长径。触角粗短,复眼卵型,眼后具一列颗粒;前胸背板颗粒较少,前缘平直,后缘钝园形,中、侧隆线均明显,后横沟位于中后部;侧片后缘具膜区,后下角锐角形,向后突,下缘颗粒小。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在雄性近方形,雌性宽明显大于长。前翅狭长,超过后足股节顶端,其超出部分的长度为全部长度的1/3,翅顶较尖。后翅略短于前翅。后足股节外侧下隆线向外突出。雄性肛上板三角形,稍长于尾须,下生殖板顶端近园形。雌性产卵瓣粗短,上缘有锯齿。体绿色或枯草色,后翅基部玫瑰色。

寄主    竹、桔、柳、樟、桑、茶、乌桕等。

分布    陕西(西安、武功、铜川、华阴、华县、长安、咸阳、蓝田、榆林、延安、绥德、黄陵、商南、镇巴、西乡、洋县、宁强、汉中、安康、宁陕)、甘肃、四川、云南、宁夏、青海、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日本、巴西和美国等。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1800米以下地区均有分布。

2.青脊竹蝗 Ceracris  nigricornis  Walk

体中型,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侧缘明显,全长具浅纵沟。头顶突出,顶锐角形。头侧窝极小,三角形,有时不明显。触角细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4倍。复眼卵型,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3-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2-2倍。前胸背板侧隆线明显,沟前区长度大于沟后区,沟后区密具刻点,后缘近圆角形突出;侧片后下角直角形。前翅发达,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顶圆形。后足股节匀称,下膝侧片顶圆形。鼓膜器发达,孔卵圆形。雄性肛上板三角形,尾须柱状,超过肛上板顶端,下生殖板短锥形,顶钝圆,阳茎基背片侧板后突细长,顶平,桥上缘平,下缘狭弧形。雌性产卵瓣粗短。体绿色,复眼后具黑色眼后带,触角黑色,顶淡色,前翅褐色,臀域绿色,后足股节淡红褐色,膝黑色,膝前环淡色,其后具黑环,后足胫节淡青蓝色,基部和近基部黑色,中夹有淡色环。

寄主    各种竹子。

分布    陕西(周至、安康、镇巴、西乡)、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广西;印度、缅甸。佛坪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岳坝及大古坪海拔1000-1200米地区。对低海拔地区竹子危害较为严重。

3.大青叶蝉  Tettigoniella  viridis  (Linnaeus)

    形态,寄主及分布详见同翅目害虫。

4.小竹笋象  Otidognathus  sp.

未采到成虫。幼虫黄色,头部褐色,口器黑色。身体多皱折。竹笋象种类较多,是笋期主要害虫。主要分布于大古坪和三官庙木竹林中。

5.竹笋实蝇  Acrocerstis  sp.

未采到成虫。三龄虫淡黄色,体长8毫米,12节,头部尖细,具钩状突。笋实蝇种类较多,在长江以南地区很普遍,在佛坪保护区分布于1500米以下木竹林中。

 

第四节    医学昆虫

1996-1997年,借佛坪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综合考察之机,我们对该地区的一些医学昆虫也做了调查。

一、虻类  TABANIDAE

吸血虻类除危害人、畜外,也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大敌,除吸血骚扰外,还传播多种疾病。如苏阿鲁病,媾疫病,水牛出血性败血症,小泡性口炎,大脑炎等。经调查,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吸血虻类共有2亚科,5属,35种。

Ⅰ.种类名录及分布(见表15-5

 

 

15-5: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虻类及其分布

Tab. 15-5 The Tabanidae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采集点

岳坝

龙潭子

大古坪

西河

三官庙

三仙峰

光头山

                      

海拔高度(M)

虻种名称

1040

1050

1126

1326

1500

2540

2838

古北界

东洋界

广布种

(一)、斑虻亚科   Chrysopina

 

 

 

 

 

 

 

 

 

 

.斑虻属  Chrysops  Meigen

 

 

 

 

 

 

 

 

 

 

1、四列斑虻  C. vanderwulpi  Rroboer

+++

+++

 

 

 

 

 

 

 

2、察哈尔斑虻 C. chaharicus Chen et Quo

++

++

 

 

 

 

 

 

 

3、合瘤斑虻 C. suavis Loew

 

 

+

 

 

 

 

 

 

4、日本斑虻 C. japonicus Wiedemann

 

 

 

 

+

 

 

 

 

(二)、虻亚科  Tabaniae

 

 

 

 

 

 

 

 

 

 

.麻虻属 Haematopota  Meigen

 

 

 

 

 

 

 

 

 

 

5、浙江麻虻 Ha. chekiangensis Ouchi

++

++

++

++

+++

+++

+++

 

 

6、触角麻虻 Ha. antennate Shiraki

 

++

++

 

 

 

 

 

 

7、峨眉山麻虻 Ha.  omeishanensis Xu

+

 

 

 

 

 

 

 

 

..黄虻属  Atylotus Osten-Sacken

 

 

 

 

 

 

 

 

 

 

8、骚扰黄虻 A. miser  (Szilady)

+++

+++

+++

 

+++

 

 

 

 

9、黄绿黄虻 A. horvathai (Szilady)

 

++

 

 

 

 

 

 

 

.瘤虻属  Hybomitra Enderlein

 

 

 

 

 

 

 

 

 

 

10、峨眉山瘤虻Ménétriés Xu et Li

+++

+++

+++

+++

+++

+++

+++

 

 

11、亮脸瘤虻 Hy. nitelofacia  Xu

+

++

++

+++

+++

+++

+++

 

 

12、太白山瘤虻 Hy. taibaishanensis Xu

+

 

+

++

++

++

++

 

 

13、黄毛瘤虻 Hy. acguetincta  Wang

 

 

 

 

 

++

++

 

 

14、釉黑瘤虻 Hy. bapkoscota Xu & Li

 

 

+

 

+

 

 

 

 

.虻属 Tabanus Linnaeus

 

 

 

 

 

 

 

 

 

 

15.佛坪瘤虻 Hy.Fopingensis

++

++

+++

+++

+++

+++

+++

 

 

16、岷山虻 T. minshanensis Xu

+++

+++

+++

+++

+++

+++

+++

 

 

17、庐山虻  T. lushanensis Liu

+++

+++

+++

+++

+++

+++

+++

 

 

18、秦岭虻 T. qinlingensis Wang

+++

+++

+++

 

 

 

 

 

 

19、朝鲜虻 T. coreanus Shirak

++

++

++

 

 

 

 

 

 

20、水山虻 T. haysi

+

+

 

 

 

 

 

 

 

21、佛光虻指名亚种T. buddha buddha Port.

++

++

++

++

++

++

++

 

 

22、天目山虻 T. tienmuensis Liu

+

+

+

 

 

 

 

 

 

23、宝鸡虻 T. baojiensis Xu et Liu

+++

+++

+++

 

++

++

++

 

 

24、亚布力虻 T. yablonicus Takagi

+

 

 

 

 

 

 

 

 

25、渭河虻 T. weiheensis Xu et Liu

++

++

++

 

++

+

+

 

 

26、江苏虻  T. kiangsuensis KrÖber

 

+

 

 

 

 

 

 

 

27、浙江虻 T. ckekiangensis Ouchi

++

++

++

 

 

 

 

 

 

28、五带虻 T. guinguccinctus Ricardo

+

+

+

 

 

 

 

 

 

29、华广虻 T. amaenus Walker

+++

+++

+++

 

 

 

 

 

 

30、类高额虻 T. subcordiger Philip

+

 

 

 

 

 

 

 

 

31、山东虻 T. shantungensis Ouchi

++

++

++

 

 

 

 

 

 

32、鸡公山虻 T. jigonshanensis Xu

+++

 

+++

 

+++

 

 

 

 

33、黑额虻 T. nigrefronti Liu

 

 

+

 

 

 

 

 

 

34、三重虻 T. trigeminus Coquillett

+

+

 

 

 

 

 

 

 

35、土灰虻 T. pallidiventris Olsufjev.

 

++

++

 

++

 

 

 

 

                                                    

26

25

24

8

15

11

11

15

17

13

注:+++ 优势种、++ 常见种、+ 稀有种。

 

从表15-5可见,斑虻属4种,占自然保护区整个虻种的11.4%;麻虻属3种,占整个虻种的8.6%;黄虻属2种,占5.7%;瘤虻属6种,占17.1%;虻属20种,占57.1%。浙江麻虻  Haematopota   chekiangensis、佛坪瘤虻  Hybomitra  fopingensis、峨眉山瘤虻 Hy.omeishanensis、亮脸瘤虻  H.  nitelofacia  、岷山虻 Tabanus  minshanensis 、庐山虻 T.  lushanensis、佛光虻指名亚种  T.  buddha  buddha 数量多,分布广,为该地的优势种。

Ⅱ.虻类的水平及垂直分布

佛坪自然保护区虻类,从水平和垂直分布来看,岳坝26种,占保护区虻种的74.3 %;龙潭子25种,占71.4%;大古坪24种,占68.6%;西河8种,占22.9%;三官庙15种,占42.9%;三仙峰11种,占31.4%;光头山11种,占31.4%。可见,不同的地域,虻种的组成和数量不同。也可看出,海拔越低,虻种越多,海拔越高,虻种越少。但高海拔区每种的数量相应比低海拔区的多。

从区系分析来看,该区的广布种有13种,占该地区种类的 37.1%;古北区的种类有15种,占 42.9%;东洋界的种类有7种,占20.0%,古北界的种类居多。从各采集点的区系分布看,岳坝26种,其中广布种9种,占该采集点总种数的34.6%,古北界11种,占42.3%,东洋界6种,占23.1%;龙潭子25种,广布种11种,占该地总种数的44.0%,古北界8种,占32.0%,东洋界6种,占24.0%;大古坪24种,广布种6种,占该地种类的25.0%,古北界11种,占45.8%,东洋界7种,占29.1%;西河8种,广布种1种,占该地区种类的12.5%,古北界5种,占62.5%,东洋界2种,占25.0%;三官庙15种,广布种4种,占该地总数的26.7%,古北界9种,占60.0%,东洋界2种,占13.3%;三仙峰和光头山均11种,广布种2种,占该地种类总数的18.2%,古北界7种,占63.6%,东洋界2种,占18.2%。从此可以看出,广布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古北界种类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比率增大,东洋界种类海拔越高比率越小。

Ⅲ.常见种类记述

1.四列斑虻  Chrsops vanderwulpi Rroboer

雌虫体长8-9.5毫米。额胛大小适中,黄色或仅上端沿边缘部分呈黑色。颜胛、口胛均为浅黄色,颊胛退化为黑色小点。触角第1、2节黄色,覆黑毛,第3节红黄色,仅环节部分黑色,第2节较短,长度仅超过宽度1.5-2倍。颚须黄色。

胸部背板覆以黄灰粉被,并有明显的条纹到达小盾片基部。翅横带斑接近R4+5脉处有微突,其余部分较平直,端斑较宽,呈带状,端部超过R脉,中室透明。足黄色,仅跗节端部棕黑色 。

腹部黄色,背板第2-6节有4条楔形黑色断续条纹。腹板黄色或中央有一列小黑斑,第5节及其后各节黑色。

分布    黑龙江以南全国都有分布;朝鲜、日本、苏联。

2.浙江麻虻  Haematopota  chekiangensis   Ouchi

雌虫体长9-10毫米,棕色种。头部前额具灰色粉被,多黑色短毛。高度约等于基部宽度。基部略宽于端部。基胛带状,棕色,两侧与眼稍有距离。侧点圆形,与眼接触,但与基胛分离,中央点明显。两触角间具天鹅绒黑斑,颊上半部具黑色小点,其余部分及颊具灰色粉被并有白毛。触角黄棕色,第1节长度为宽度的3倍,被黑毛,第2节短,第3节第1环节基部黄棕色,依次色泽加深,环节部分呈黑色。颚须第2节窄狭,浅棕色,黑、白毛间杂。

胸部背板黑灰色,密集白色短毛,具不明显的纵条纹,侧板灰色,具较长的白毛。翅棕色,具点状花纹,翅尖带单一而宽,到达翅后缘,第123、5后室及腋室具白斑。前足胫节除基部1/3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中、后足黄棕色,胫节各具2个白环,跗节基部白色。平衡棒浅黄色。

腹部背板棕黑色,每节具白色后缘,中央灰色条纹不甚明显,第3-6节两侧具灰色园斑,腹板灰色,具白毛。

分布    陕西秦岭、巴山、浙江。

3.骚扰黄虻  Atylotus  miser  (Szilady)

雌虫体长12-16毫米。头部眼裸,前额灰黄色,两侧平行,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5-4倍。基胛、中胛呈黑色园点,亚颊及颜覆黄色粉被,颊覆黄灰色粉被。触角黄色,第12节覆黑色或浅色毛,第3节除环节部分红棕色外,其余部分皆为黄色,第3节第1环节背缘具钝突。颚须黄色,第2节较粗壮,端部渐尖细,被白毛及少量黑毛。

胸部背板与小盾片覆灰色粉被,具黑色及金黄色毛,侧板灰色,具浅白色长毛。翅脉黄色。腋瓣上的一撮毛肯定成乳白色。足黄色,股节基部3/4灰黑色,前足胫节顶端1/2及整个跗节黑色,中、后足跗节棕色。

腹部灰色,背板两侧第12节或至3节具小的卵园形黄色斑。腹板黄色。

分布    陕西全省;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蒙古、俄罗斯等。

4.峨眉山瘤虻 Hybomitra omeishanensis   Xu  et  Li

雌虫体长9-14毫米,灰色,小至中型种。头部颊具灰色粉被及黑色短毛。基部略窄于端部,长度为基部宽度的3.5-4倍。基胛棕黑色,略呈盾形,两侧与眼略有距离。中胛黑色,线状或矛头状,与基胛相连。单眼瘤红棕色,卵园形。亚胛灰色,颜与颊亦覆灰色粉被,颊具稀疏的短黑毛。触角柄节黄棕色,覆灰色粉被及黑毛;梗节黄棕色,具黑毛,鞭节橙色,端部色泽渐深,背具钝突,缺刻浅;环节黑色,形状变异大。下颚须较窄,浅棕色,外侧覆灰色粉被,第1节具浅黄白色长毛,第2节具黑毛。口毛白色。

胸部盾片黑色,覆薄的灰色粉被及浅色短毛,具3条灰色细条纹,直达盾片后缘。小盾片及翅前胛色同盾片。侧板、腹板灰色,覆白色长毛。翅透明,翅脉棕色,R脉无附脉。足基节灰色,具浅色毛;股节黑色,亦覆浅色毛;前足胫节基部1/2黄棕色,其余部分黑色,中、后足胫节黄棕色,整个胫节黑、白毛间杂;跗节黑色,具同色毛,平衡棒棕色。

腹部窄长,背板灰色,两侧有不明显的黑斑,整个背板覆浅色短毛,每节具浅色后缘。腹板灰色,无任何纹饰,每节亦有浅色后缘。

分布    陕西秦岭,四川峨眉山,贵州等地。

5.岷山虻  Tabanus  minshanensis   Xu

雌虫体长14-16毫米,深棕色种类。头部复眼具3条带。额灰黄色,具黑色短毛,基部窄于端部,高度为基部宽度的4-4.5倍左右。基胛黑色或黑棕色,似盾形,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状与基胛相连。亚胛土黄色。颜与颊浅黄灰色,具白色毛,颊顶端略呈土黄色。触角柄节及梗节浅黄色,具黑色短毛,鞭节橙色,稍宽扁,背缘具钝角,缺刻浅,环节部分棕色。下颚须第2节窄长,长约为宽度的4 倍,端部钝园形,灰黄色 ,具黑色短毛。口毛白色。

胸部盾片及小盾片黑色,覆灰色薄粉被及黑、浅黄色毛。盾片具5条浅黄色不甚清晰的条纹。侧板及腹板灰色,具白色长毛。足股节黑色,具灰色粉被及白色毛;胫节浅黄棕色,仅前足胫节端部1/2黑色,整个胫节多黑色短毛;跗节浅黄色,其余部分黑色,覆黑色短毛。翅透明,翅脉棕色,R无附脉。平衡棒柄黄色,棒头棕黑色。

腹部窄长,背板基部棕色,向端部色渐加深至黑色,中央有一条细的、占腹宽约1/5的灰色条纹直至末端,每节后缘具黄色毛细带,整个背板多黑毛。腹板黄棕色,覆黄色毛,端部黑色,具同色毛。

分布    陕西秦岭、甘肃。

6.庐山虻  Tabanus  lushanensis  Liu

雌虫体长19-21毫米。头部复眼具3条带。前额黄色,具同色毛,基部甚窄,端部颇宽,顶端宽度为基部宽度的1.5倍,前额高度为基部宽度的6倍。基胛棕色,长方形,两侧与眼分离,上端有较粗的延线,长度稍超过前额高度的一半。亚胛具黄色粉被。颊与颜具灰白色粉被及同色毛。触角红棕色,第12节具黑毛,第3节第1环节长度为宽度的2倍左右,腹缘弧形,背缘有拇指状向前突起,其上有少量黑毛。颚须浅棕色,第2节长度为宽度的5倍,覆黑毛。

胸部背板灰黑色,具5条不明显的浅灰色纵条纹。侧片具深棕及浅黄色毛。翅前胛灰黑色。翅透明,翅脉棕色。翅前缘富黄褐色,尤以前缘室较深,R无附脉。足股节黑色,中、后足胫节及跗节棕色,前足基1/3棕色,其余部分及跗节深棕色。平衡棒深棕色。

腹部背板深棕色,第1节中央具半园形浅黄色斑,第2-6节中央具三角形浅黄色斑,每节后缘具浅黄色 带,此带在两侧较宽,形成侧点。腹板红棕色,每节后缘具黄色毛组成的带。

分布    陕西秦岭、巴山;江西庐山、湖北神农架。

7.秦岭虻 Tabanus qinlingensis   Wang

雌虫体长17-19毫米,黄色种。头部复眼具3条带。额具黄灰色粉被及黑毛,头顶具一较长的黑毛,额基部窄于端部,高度约为基部宽度的5-6.3倍。基胛黑色,近长卵形。上端有矛头状的黑色中胛与基胛相连。亚胛黄灰色。颜与颊近黄灰色,颊具白色毛。触角柄节及梗节浅棕色,具黑毛,鞭节橙色,窄长,背缘具明显的钝突,缺刻深,环节部分亦窄长,顶端黑色。下颚须第2节较窄长,浅棕色,黑、白毛间杂,有的具大量黑毛。口毛白色。

胸部盾片黑色,具黄灰色粉被及黄黑色短毛,无任何条纹,盾片后缘具浅色毛。小盾片及翅前胛色同盾片。胸侧片及胸腹片灰色,覆浅黄色毛。足黄色,前足股节基部2/3黑棕色,其余部分黄色,整个股节具浅色毛;胫节及跗节具黑色毛。翅透明,翅脉黄色,R脉无附脉,平衡棒棕黄色。

腹部背板黄色 ,具少量黑毛,无任何纹饰,大部分标本第4节之后呈黑色,并覆黄色粉被及黑毛,每节后缘具黄色 毛。腹板第1-3节橙色,其余各节黑色,第2节或第2-3节中央具圆形黑色小斑,但也有一些标本腹板中央无黑色园形斑,腹板颜色变异大;整个腹板具黄色短毛。

分布    陕西秦岭及巴山。

8.宝鸡虻  Tabanus  baojiensis  Xu et Liu

雌虫体长22-24毫米,大型深棕色种类。头部复眼无带。额覆黄色粉被及黑毛,头顶具黑色毛形成的三角区。基部略宽于端部,高度为基部宽度的5.5倍。基胛棕黑色,长椭圆形,两侧与眼分离,上端有黑色延线,不超过额高度的1/2。亚胛高并呈黑黄色。颜与颊灰色,具黑色短毛。触角棕色,柄节和梗节密覆黑毛,鞭节背缘具明显的拇指状前突,缺刻深,并有不甚明显的腹缘突起。环节部分深棕色,长度明显短于基节长度。下颚须深棕色,第2节窄长,长度为宽度的3.8-4.4倍,密覆黑色短毛。口毛棕色。

胸部盾片深棕色,覆薄黄粉被及黑、黄色短毛,并具3条不甚明显的条纹。小盾片色同盾片。中胸后盾片,翅后胛及小盾片之侧后缘多白色长毛。翅前胛棕色,覆大量黑毛。侧板及腹板灰色,具浅黄色长毛,仅中侧片具黑毛。前足股节及跗节黑色,具黑毛,中、后足股节棕色,黑、黄色毛间杂;胫节与中、后足跗节棕色,覆黑色毛及金黄色毛。翅透明,翅脉黄色,R脉具长的附脉。平衡棒棕色,但棒头端部色浅,呈浅黄色。

腹部背板深棕色,第2-4节或5节中央及两侧具棕色斑,其余各节黑色,每节后缘具浅黄色细带,中央扩大为不甚明显的三角形斑,但绝达不到前节后缘。腹板黑色,有时第2-3节中央棕黄色,每节后缘具黄色细横带。

分布    陕西、四川、甘肃。

 

二、蜱类

 

蜱类以吸血为生,寄生于家畜、狗、猫及许多野生动物的体表。蜱的刺吮吸血,不仅造成宿主的血液损失,而且在刺伤处往往发炎或成溃疡,久治不愈。更重要的,它能传播疾病,危害人、畜。据文献记载,在虫媒疾病中,由蜱传播的疾病最多,有病毒(如森林脑炎)、螺旋体(回归热)、立克次氏体(如斑珍伤寒、Q热)、细菌(如土拉伦病菌、鼠疫等)、原生动物(如家畜的各种焦虫病)及某些毒素(如蜱瘫病等)。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独特,气象垂直差异较大,自然植被繁茂且保存完善,人为影响小,动物种类繁多,蜱类生长具有良好的条件。据这次调查,在这里发现8种蜱,隶属于13属,其中硬蜱属4种,血蜱属3种,牛蜱属1种。

Ⅰ.种类名录

.1. 硬蜱属  Ixodes  Latreille

1.台湾硬蜱   I.  taiwanensis  Sugimoto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2.壤塘硬蜱   I.  rangtangensis  Teng

采集地:岳坪、龙潭子

3.拟蓖硬蜱  I.  nuttallianus  Schulze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

4.卵形硬蜱  I.  ovatus    Neumann

采集地:岳坝、三官庙、大古坪

.2. 血蜱属   Haemaphysalis   Roch

5.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  Neuman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大古坪、三官庙

6.日本血蜱  H. japonica  Warburton

采集地:岳坝、大古坪、龙潭子

7.二棘血蜱  H. bispinosa  Neumann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

.3. 牛蜱属  Boophilus  Curtice

8.微小牛蜱  B. microplus  (Canestrini)

采集地:岳坝、龙潭子、三官庙

Ⅱ.常见种记述

1.长角血蜱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Neumann

雌虫    体长2.52-3.01毫米,宽1.57-1.75毫米。体色褐黄。

假头宽短。假头基矩形,宽约为长的2.2倍(包括基突);两侧缘几乎平行,后缘平直;基突短而稍尖,长小于基部宽度;孔区中等大小,卵圆形,前部内斜,间距约等于其长径。须肢向外侧突出,呈角状;第2节无刺,背面及腹面后缘弧形,背面内缘刚毛3根,腹面内缘刚毛4-5根;第3节背面后缘有一粗短的刺,三角形,腹面的刺长,呈锥形,其尖端约达第2节中部。假头基腹面宽短,侧面向后呈浅弧形收窄,与后缘连接成弧形。口下板有5/5列齿,齿的大小均一。

盾板亚园形,边缘均匀弧形或微波状,长宽厚为0.92×0.82×1.16毫米。刻点粗细中等,较为稠密,分布均匀。颈沟长而明显,外弧形,末端伸至盾后1/3

气门板近园形,腹缘园角状凸出,背突短钝。

足粗细中等。基节Ⅰ内距发达,呈锥形,长大于其基部宽,末端稍尖。基节Ⅱ-Ⅳ内距较粗短,但明显超出其后缘。各转节腹距短小,呈脊状。跗节Ⅳ窄长,亚端部逐渐细窄。爪垫中等大小,约及爪长的2/3

雄虫    体长2.10-2.38毫米,宽1.29-1.57毫米。体色黄褐。

假头短小。假头基矩形,宽约为长的1.7倍(包括基突);两侧缘几乎平行;三角形,长与其基部宽约相等,末端尖。须肢向外侧中度突出,呈钝角;第2节无刺,背面及腹面后缘弧形,背面内缘刚毛2根,腹面内缘刚毛4根;第3节背面后缘有一粗短的刺,宽三角形,腹面的刺长,其尖端约达第2节前1/2。假头基腹面宽短,后缘宽园。口下板有5/5列刺,齿的大小均一。

盾板长卵形,中部最宽,长宽厚为1.96×1.29-2.12×1.57毫米。刻点粗细中等,稠密而均匀。颈沟短小,略呈弧形。侧沟窄而明显,后端达第1缘垛,前端伸至盾片前1/3。缘垛窄长而明显。

气门板略呈卵园形,背缘及腹缘近于平行,背突短钝,不甚明显。

足中等粗细。基节Ⅰ内距长,呈锥形,长稍大于基部之宽,末端略尖;基节Ⅱ-Ⅳ内距较粗短而稍钝,基节Ⅱ、Ⅲ的距大小约等,基节Ⅳ的略较粗短。转节Ⅰ腹距明显,三角形;转节Ⅱ-Ⅳ腹距短小,呈脊状。跗节Ⅳ较跗节Ⅰ-Ⅲ长,亚端部逐渐细窄。爪垫较长,略超过爪长的2/3

生活习性   温带种类。主要生活于次生林或山地。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两个种群。一年发生一代。成虫4-7月活动,6月下旬为盛期。若虫4-9月活动,5月上旬出现高峰。幼虫8-9 月活动,9月上旬数量最多。以饥饿的若虫和成虫在自然界过冬。

宿主    牛、马、羊、犬、猪、鹿、熊、獾、狐、野兔等,也侵袭人。

分布    陕西、黑龙江、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东、台湾。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

2.微小牛蜱  Boophilus  microplus  (Canestrini)

雌虫    未吸血虫体长约2.1-2.7毫米(包括假头),宽约1.1-1.5毫米;饱血虫体长宽达12.5×7.8毫米。

假头宽胜于长,假头基六角形,前侧缘直,后侧缘浅凹,后缘略向后弯;基突付缺或很粗短,孔区大,卵园形,向前显著外斜,间距略大于其短径。须肢很粗短,靠边缘着生浅色细长毛;第2 节内缘中部略显缺刻,向侧方延成短沟。口下板粗短;齿式4/4,每纵列有8-9枚齿,大小均一。

盾板长胜于宽,略呈五边形,前侧缘稍凹,后侧缘微波状,后角窄钝。刻点付缺。表面有很细的颗粒点和稀疏的淡色细长毛。颈沟长,较宽而浅,末端达盾板后侧缘。肩突粗大而长,前端窄钝。缘深凹。眼小,卵园形,略微凸起,约位于盾板前1/3最宽处的边缘。盾板后的全部体表着生很多淡色细毛。缘沟及缘垛付缺。

气门板长卵形,大小适中。

足长中等。基节Ⅰ亚三角形,距裂宽,呈∧形;2距粗短而园钝,其长度约等,相互分离。基节Ⅱ、Ⅲ外距相当粗短,宽显著大于长,内距更为粗短。基节Ⅳ外距不明显,内距缺如。跗节Ⅰ长,中部较为粗大,腹面末端有一刺突。跗节Ⅱ-Ⅳ较细长,末端及亚末端各有一齿突,末端的较细长。爪垫短,不及爪长之半。

雄虫    体小,长宽约1.9-2.4×1.1-1.4毫米(包括假头),中部最宽。

假头短。假头基六角形;后缘平直;基突短,三角形 ,末端稍钝。须肢粗短;第1-3节腹面后内角向后凸出,呈钝突状。口下板短;齿式4/4,每纵列约8枚齿。

盾板较窄, 未完全覆盖躯体两侧, 留下窄长的体缘; 黄褐色或浅赤褐色; 表面有很细的颗粒点和淡色细长毛。 刻点稀少, 在颈沟之间稍多,粗细中等。颈沟浅而宽,呈向外的浅弧形,末端约达盾板前1/3。在颈沟后方有一对亚园形浅陷。后中沟较宽而深;后侧沟深,略呈窄三角形,前部向内倾斜,指向后中沟前端。眼小,扁平。侧沟和缘垛付缺。尾突明显,三角形,末端尖细。

肛侧板长,后缘内角向后伸出成刺突,其外角也略凸出成短钝的刺突;副肛板短,外缘弧形凸出,后缘末端细。气门板长园形,较雌虫稍短。

足按次序渐粗,以足Ⅳ最粗壮。基节Ⅰ前角显著突出,从背面可见;2距粗短,略呈三角形,内距较外距稍宽,其长与外距约相等。基节Ⅱ2距粗短而钝园,内距较外距稍宽。基节Ⅲ2距与基节Ⅱ相似,但更短。基节Ⅳ无距。跗节Ⅰ长而粗,亚端部急行收窄,末端具一尖齿。跗Ⅱ-Ⅳ较短而细,亚端部逐渐收窄,末端及亚末端各具一齿突,末端的较长。爪垫短,不及爪长之半。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于农耕区。为典型的一宿主蜱。4-11月活动。每年发生4-5代。主要以成虫越冬。

宿主    主要寄生在黄牛、水牛体上,有时也寄生在山羊、绵羊、马、驴、猪、犬等家畜及水鹿体上,偶而也侵袭人。

分布    陕西、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台湾。日本、印度、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支那、中美、南美、东非和南非一些国家。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of insects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s  made during 1996-1998. There were twenty one thousand specimem collected. 1353 species , which belong to 165 families and 24 orders respectively,were modified at first. The study on the following was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1. The faunal constituent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insects in Foping National Reserve. The faunal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groups of butterflies, grasshoppers , Isoptera, Siphonaptera et. which showed the characters of the fauna in the area. Species were regarded to belong to the fauna of  Oriental Region and the mixtuer of  Oriental to Palaearctic Region, of which the former occupied a principle position. The study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area suggested that from the lowest to the highest ,Orential species reduced with the rise of elevation, whereas Palaerctic species increased. 2.Main forest pests of insects in the area. The list  including  the groups of  Lepidoptera, Coleoptera, Orthoptera and Homoptera was given with the describtions of the usual species, in which there were 199 species of  Butterflies, belonging to  11 famili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re were 42 new records to Shanxi Prov.;116 species in 16 families of Moth ; 35 species in 15 families of  Coleoptera; 20 species in 6 families of  Orthoptera and 16 species in 7 families of Homoptera. 3. Insect pests of bamboos. A list including the pest status of  bamboos was given 89 species ,which belong to 23 families in 6 orders. 4. Medical insect . The list of 34 species of Diptera, Tabanidae and 8 species of ixodid was reported, the faunal analysis of Tabanida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1.丁冬荪,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结构及垂直分布.昆虫学报,39(4):393-407  1996

2.丁锦华、胡春林,我国竹子害虫名录-附种属检索表.6(4)70-831987

3.山东林业学校,森林昆虫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4.王遵明,中国经济昆虫志  双翅目虻科  第二十六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5.王遵明,中国经济昆虫志  双翅目虻科  第四十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  Ⅳ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8.邓国藩,中国经济昆虫志  蜱螨目  蜱总科  第十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9.印象初,青藏高原的蝗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0.西北农学院植保系,陕西省经济昆虫志蝶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

11.李传龙、朱宝云,中国蝶类图谱.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12.刘志学等,秦岭山地竹子与野生动物.竹子研究总汇,12(4)24-91993

13.刘举鹏,中国蝗虫鉴定手册.武功:天则出版社,1990

14.朱弘复等,蛾类图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5.许满荣,中国重要虻类的鉴别  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 239-28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6.许满荣,中国麻虻属(双翅目,虻科).动物分类学报.14(3)364-370,1989

17.张广学等,中国经济昆虫志  同翅目蚜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8.肖采俞等,中国竹类昆虫鉴定手册  12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19.郑哲民,云贵川陕宁地区的蝗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0.郑哲民等,陕西蝗虫.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1.郑哲民等,陕西蝗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2.周尧主编,中国蝶类志(上、下册).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

23.周尧等,太白山的蝶类及其垂直分布。昆虫学报,增刊:90-102,1962

24.杨宏等,北京蝶类原色图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5.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编著,陕西林木病虫图志(第二辑).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4

26.陈学新主编,昆虫生物地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7.徐济,竹类蚧科虫初步研究.陕西林业科技,(4)47-561983

28.温太辉著,竹类经营.北京:农业出版社,1965

29.童雪松主编,浙江蝶类志.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3

30.葛钟麟,中国经济昆虫志  同翅目叶蝉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31.D'Abrea B. Butterflies of the Oriental Region, Parts  -. Melbourne: 1982-1986

32.D'Abrea B. Butterflies of  Holarctic  Oriental Region, Parts  -. Melbourne: 1990-1993

33.Hirofumi Hayakawa Biological study on Tabanus igoensis group of Japa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ir blood-sucking habits (Diptera, Tabanidae). Published by the Toboku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Morioka 020-01, 1980 pp. 1-298

Japan, March 31

34.Murdoch, W, P. & H. Takahasi The female Tabanidae of Japan, Korea and Manchuria. Mem. ent. Soc.Wash., No.6:1-230,1969.

35.New T. R. , Pyle R. M. et al. Butterfl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nual Review Entomology,40: 57-831995,

36.Stone, A. & C. B. Philip The Oriental species of th Tribe Haematopotini (Diptera,Tabanidae). U. S. Dept. Agt. Tech. Bull.(1489)1-2401974

37.Олсуфье, Н.Г. Слепни(Tabanidae).ФАУМА,СССР,ДВУКРЫЛЫЕ 7(2):1-434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