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生态绿军建设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态绿军 > 生态绿军建设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记实
分享到:
时间:2021-12-02来源:公众教育科 冀晓丽 浏览次数:1421

11月4日至11月25日,历时二十二天,我局本底资源调查完满结束。在此次调查中,调查队共收集到153份大熊猫粪便,提取107份大熊猫DNA样品,目击大熊猫实体 8只(次),发现大熊猫、金钱豹、扭角羚、川金丝猴、黑熊等多种动物活动痕迹。此次调查,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了生态绿军应有的精神风貌,对野生动物活动及相关情况进行了重点记录,全面排查了威胁野生动物资源安全的潜在风险。

外业调查队员的日常

 

此次调查中,我局有782km×2km监测样区,共计73条样线。因为调查队员对于保护区不同地区的熟悉程度不同,所以每次进行外业调查时,队员都会因为新划分的样线和不同的伙伴进行搭档。


调查队员们的日常就是当一个“捡屎官”“量屎官”。大熊猫粪便是判断大熊猫的个体特征的重要依据。所以调查队员们翻落叶堆、掏雪窝、盯树下,到处寻找大熊猫粪便。

 


当然不会只有大熊猫的粪便!果子狸、斑羚、黑熊、羚牛的粪便、黑熊爪印、大熊猫脚印等痕迹,这些都是调查队员们需要注意的!

 

发现并收集仅仅是调查工作中的一环,在发现踪迹后,队员们还要填写表格,记录经纬度、海拔等数据。在山林中写字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爬山不可怕,可怕的是停下来。一旦停下来,运动产生的热能很快就会消失,不一会儿,就冻得人瑟瑟发抖。

 

野外调查没有风花雪月,喜晴厌雨。雨过之后,密林中淤积的雨水和泥土一搭配,像油一样滑。秦岭箭竹竹叶上的细小绒毛会把一颗颗雨滴勾住,稍一拨弄,就会迎来一场“局部降雨”。

野外调查也没有定时定点,喜早厌晚。早早出发,早早安全归来是每次调查巡护的预期。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队员摔倒,桥断了,这都是稀松平常。

野外调查的挑战

野外调查好似一场生存挑战

外业组的手脚每天都在跟密林、河水、冰雪、石头打交道。对于他们来说,爬冰卧雪是小事,如何能避免密林阻力,踩哪块石头才能安全过河,怎么在冰天雪地中能找到动物踪迹才是大事!

野外调查需要突出的动手能力!铲雪、搭过路桥、做饭,几乎每个调查队员都参于其中过。真正人际罕至处,例如黄桶梁,扛上一口大锅,堆几块大石头,一个简陋的灶台就做好了,调查队员们全仰仗这个解决几天的伙食!

内业调查组的日常

 

内业组有三道工序,提取DNA、测量咬节、录入信息。因为熊猫粪便蕴含的大熊猫种群多样化数据,通过提取DNA就可以了解大熊猫的性别,年龄,亲缘关系,种群数,而粪便中竹节或竹叶的咬节情况和消化吸收情况,可以直观地判断熊猫的大概年龄段。内业组也被称为“博士队(剥屎队)”。队员们会细心地剥开每一团熊猫粪便,测量带有熊猫咬痕的竹叶或者竹节。粪便数量多,测量任务重,内业组都在埋头苦干,空气中全是用游标卡尺拨粪便的簌簌作响。粪便数量多并不是大问题,内业组最怕“雪藏”过的粪便!低温加工过的熊猫粪便成了硬疙瘩,只能等它慢慢化开。稍微融化的粪便里面还有冰晶闪闪发光。这时候的粪便,捧在手里,冻得同事们手通红。

调查趣闻


不能只见其粪未见其身!我们的大熊猫着实给面儿,生怕无视了它的可爱,先是“熊猫遛娃”,现在又“啃骨头啃进了镜头”,使得队员们每天调查工作的艰辛被冲淡不少,心甘情愿地为了大熊猫们忙前忙后。

 

羚牛也大小齐上阵。懵懵懂懂的小羚牛这里跑跑,那里逛逛,好不可爱。成体羚牛走起路来威力就大了,轰隆隆,像是山体滑坡一般,吓得队员们不得不四处查看周围的情况。

调查美景

被太阳拥抱过的秦岭是有两副面孔的。


阴面寒冷,寂寥,被冰霜裹挟的枯草、吊桥平添萧瑟,倒是一颗颗小小的山茱萸绽放了艳丽的色彩。


阳面温暖,安宁,袅袅炊烟、暖暖日光,还有远处村庄里呼来唤去的吆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