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保护管理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保护管理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保护管理 > 保护管理
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陕西佛坪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享到:
时间:2021-05-13来源:马亦生 浏览次数:519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公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调整后的《名录》调查整理出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4种,其中兽类有川金丝猴、大熊猫、豹、金猫、豺、大灵猫、秦岭羚牛、林麝8种,鸟类有金雕、秃鹫、白冠长尾雉、朱鹮、中华秋沙鸭、黑鹳6种。

1、川金丝猴

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我国特有种。雄性个体较大,雌性较小。无鼻梁,鼻孔上仰而形成朝天鼻孔,颜面天蓝色,眼周白色,吻部肿胀而突出,成年金丝猴嘴角犬齿部有黑紫色瘤状凸起。背、肩和前肢上臂披有丝状金黄色长毛。尾长超过头身长,前肢比后肢长,手、足的腹面肉质垫褐灰色。本区发现10群700余只,全区分布,西河、三官庙是其核心分布区。冬春季节在中低海拔地区活动,夏季在较高海拔地区短暂栖息。以阔叶树的嫩枝、叶、幼芽、树皮为主要食物,也取食针叶树的种子、地衣和小昆虫。营集群树栖的动物,群体由雌雄老幼个体组成的以“小家庭”为中心的自然团体。一般一个“小家庭”有1只成年体健的雄性和3-5只雌性、幼猴、哺乳期仔猴组成。雄性6-7岁、雌性4-5岁性成熟。一年中每月都有交配现象,但一年中8-10月为交配盛期,在此时交配的雌猴才能受孕。产仔多在3-4月,每胎1仔(偶有2仔)。

川金丝猴(摄影 马亦生)

2、大熊猫

食肉目大熊猫科,我国特有动物。体肥胖,头圆尾短,体色黑白分明。大熊猫在全区域分布,西河和三官庙地区分布密度为世界最高。区内还多次发现棕色毛色的大熊猫,称为棕色大熊猫,为秦岭地区特有。根据第四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本区有67只个体。食性特化,以竹子为食,本区主要采食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和龙头竹的笋、叶和茎。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5月底6月初由低海拔迁移到2500m以上高海拔的夏季栖息地,8-9月份则迁移到低海拔的冬居地,直到第二年5月底。2-3月交配,8-9月产仔。每胎1仔,偶有2仔,野外一般能够成活的1仔。

大熊猫(摄影 马亦生)

棕色大熊猫(摄影 马亦生)

3、豹

食肉目猫科,本区最大的食肉动物。躯体矫健,头圆、颈短、耳短而园。四肢粗短而强壮,前肢较后肢粗大。前足5指,后足4趾,爪锐利,具伸缩性,指(趾)间和指(趾)掌间被有密毛。体呈棕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和古铜状环纹。胡须白色,头部黑色斑点密集延伸至颈部。胸、腹和四肢内侧乳白色,具少量黑斑。见于光头山、黄桶梁、鳌山等中高山,偶尔到中低海拔区游荡。独居,夜行性,在本区,可见其昼夜活动。食谱广泛,有蹄类动物是它的最主要食物。善于爬树和游泳。2月繁殖,每胎2-3仔。本区约有3-5只个体。

金钱豹(红外相机照片)

4、金猫

食肉目猫科。中等体型,身体粗长强健,四肢上部具斑点。金猫有两种不同色型,即金色型和花斑型。本区目前仅发现金色型,红棕色,体背无斑,喉部浅白色。前足5指,后足4趾,爪能伸缩。分布于西河和三官庙地区海拔2000m以上的森林环境中,数量稀少。喜独居生活,夜行性,食物以雉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勺鸡、血雉等鸟类和啮齿类及小麂、毛冠鹿为主。没有特定的繁殖季节,每胎1-2仔。

          

         金猫(红外相机照片)

5、豺

食肉目犬科。体似狼,大小与犬相似,耳和四肢均短。毛红棕色,尾端黑色。多在晨昏活动,性警觉,凶狠,善追逐,嗅觉发达。捕食对象以有蹄类为主,但可以捕食所遇见的各种小型动物。数量极少,目前本区还没有其影像记录。

6、大灵猫

食肉目灵猫科。体型中等细长,四肢短,黑褐色。背脊有一条黑色鬃毛形成的背鬃,背侧波状纹夏季,明显冬季模糊,颈侧和喉部有3条显著的波状黑色领纹,其间夹有白色宽纹。尾有5-6个黑白相间的色环。大灵猫具有擦香习性,常举尾将灵猫香涂擦于小树枝、树干、石头棱角处。杂食性,主要以小型动物和植物的嫩枝叶、种子和果实为食,栖息于中低山阔叶林带林缘灌丛、草丛地带,昼伏夜出。数量稀少,目前本区还没有其影像记录。

7、秦岭羚牛

偶蹄目牛科,为秦岭地区体型最大的野生食草动物。体型粗壮如牛,通体毛色淡黄或白色,幼体为灰或灰褐色,至成体逐渐为黄或金黄色,角长超过头长,角形扭曲向后弯转。成年个体达200-250kg,头体长170-220cm,肩高100-140cm,但尾短,鼻部穹隆,无眶下腺。全区分布,尤以西河黄桶梁、新店子河、鳌山数量最多。集群性较强,常见每群20—30只,夏季可达80—100 只。食性广泛,取食植物的叶、茎、花、果,有舔盐习性。


       

秦岭羚牛(摄影 马亦生)

8、林麝

偶蹄目麝科,我国特有动物。通体呈橄榄深棕色,雌雄均无角,无眶下腺。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呈镰刀状。耳长大,耳内白色。雌性上犬齿短小,一般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故臀部高于肩部。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腹部有麝香囊,尾脂腺发达。颈下前段两侧向后白色宽带纹在胸前会合为一条直至腋区。多在海拔800m以上陡峭的山崖坡地活动。食性广,取食植物的叶、茎、花、果、种子以及真菌等。10月到翌年4月交配,4-9月产仔。本区广泛分布,数量较少。

          

         林麝(红外相机照片)

9、金雕

鹰形目鹰科。体大而强壮,身体呈深褐色,因颈后羽毛金黄色而得名。虹膜栗褐色,喙基部蓝灰色、端部黑色,脚黄色。全境活动,留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是大熊猫幼崽的潜在天敌。

         

        金雕(摄影 马亦生)

10、秃鹫

鹰形目鹰科。全身黑褐色,成鸟头部裸露,颈部羽毛松软,常缩脖站立。喙灰褐色,脚灰白色。本区冬春季节发现于三官庙蒸笼场、凉风垭和光头山。本区为旅鸟,罕见。

          秃鹫 (摄影 呼陆平)

11、白冠长尾雉

鸡形目雉科,中国特有鸟类。体大而华美,雄鸟头部黑白相间,周身羽毛黄色,边缘黑色,形成鱼鳞状的黑色斑纹,雄鸟尾羽长可达180cm,具黑斑。雌鸟较小,尾羽较短,羽色以褐色为主并具有斑纹,脸侧浅黄色。分布于本区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龙潭子、狮子坝等地。种群数量稀少,一般很难见到实体。

         

         白冠长尾雉(摄影 马亦生)

12、朱鹮

鹈形目鹮科。体羽非繁殖期白色沾粉色,繁殖期为灰白色,颈后具饰羽,脸部裸皮红色,喙长而下弯,黑色,端部红色,脚红色。常游荡于金水河上游的龙潭子、岳坝和大古坪等地,本区为旅鸟。

        

        朱鹮(摄影 马亦生)

13、中华秋沙鸭

雁形目鸭科。雄鸟头、颈黑色而泛绿色光泽,具长羽冠,背黑色,下体和前胸白色,两胁具明显的黑色鱼鳞纹。雌鸟头、颈栗褐色,羽冠较短,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两胁具深色鳞状斑。喙狭长而尖端具钩,红色,脚橘红色。冬季见于椒溪河和金水河上游的西河,本区罕见,旅鸟。

           

中华秋沙鸭  (摄影 赵纳勋)

14、黑鹳

鹳形目鹳科。体大型,通体黑色,腹部、胸部白色,黑色的羽毛闪烁绿紫色金属光泽,亚成鸟的上体褐色而非黑色。眼周裸皮、喙、脚红色。冬季见于椒溪河和金水河上游,本区罕见,旅鸟。

          

          黑鹳(摄影  马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