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科研成果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保护对策
分享到:
时间:2018-01-02来源: 浏览次数:4724


 

       摘 本文科学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佛坪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原则。依据现行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法规,针对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保护对策。

 

历史上,佛坪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未遭到严重破坏,相对保持了天然次生林的原始风貌。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群众发展经济与保护区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威胁日趋严重。本文针对佛坪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保护对策。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佛坪保护区的威胁因素

 

        佛坪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来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威胁,二是内部威胁。

   (一) 外部威胁

    1、来自周边社区及森工企业的商业性采伐

   1)保护区的东边有省龙草坪林业局进行森工采伐,西北边界有省太白林业局采伐,从1971年以来,已反复采伐四轮以上,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保护区的边缘生境受到威胁。

   2)区外越界采伐林木现象多次发生,如太白林业局于1994年在烂店子梁越界盗伐林木280立方米。

    2、来自周边社区的盗伐、偷猎及偷采的威胁

   1)周边社区和外来人员历年来多次潜入保护区境内,盗伐林木和盗采中药材,前几年在区内因盗采姜朴树皮和花蕾,姜朴树被盗伐偷采几近一空,目前资源已濒临灭绝。

   2)安夹放套偷猎野生动物。近年来保护区外的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一些人将目标转入保护区内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麝因其所产麝香名贵而被盗猎,资源已濒临灭绝。其所安夹套还往往伤害其它珍贵动物如金丝猴等。

   3)区外的走私者常以走亲访友或推销日用品为名,暗地给区内村民带入信息,或以高价收购盗猎和盗采的动植物产品,进行走私,从而更加刺激了盗猎和盗采行为的发生。

    3、来自周边社区及外流人口带来的林火威胁。

   1)周边社区村民进行烧地开荒,煨火肥等生产性用火,是引起森林火灾或火警的隐患,对区内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2)外流人员潜入区内从事非法活动,其流动性大,他们走到那里吃住到那里,火源就带到那里,这是保护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

   3)种植非乡土树种,造成遗传污染。

 在保护区的东西两侧,原长青林业局和龙草坪林业局,为了更新采伐迹地,营造速生丰产林,从外地引入云杉、落叶松,大面积栽植,这些非乡土树种有可能由周边侵入区内,从而造成区内遗传基因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二) 内部威胁

    1、来自保护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威胁

    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居住村民有64户,287人。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依赖于区内的自然资源。由此对区内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1) 伐木

    村民在集体山林和自留山中采伐木材,用于修建和维修房屋,加工家具和农具。其审批权在当地乡人民政府。区内每年控制指标在50--100立方米左右,由于地方政府只审批采伐量,而缺少监督检查,一些珍贵树木和景观树木往往被乱砍滥伐。

   2) 偷猎 

有史以来,当地村民就有狩猎的习惯,户户有猎枪,村组有猎手。保护区建立以后实行禁猎,当地人对国家明令规定保护的动物不敢猎杀,但偷猎经济动物获取皮张和食肉的案件常有发生。近年来对境内河流中的两栖动物大鲵猎捕和倒卖尤为严重,资源已濒临灭绝。

   3) 采集

    采集中草药:保护区内药用植物有770种,人们常用的药材近百种,产量最大的有花椒、细辛、大黄、辛夷、杜仲、天麻等10多种。虽然保护区在境内禁止采药,但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盗采药材的行为仍时有发生,目前区内的细辛、辛夷和野生杜仲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

    薪柴利用:当地村民的生活取暖、做饭主要依靠薪柴做能源,并且由 于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取暖时间长而用柴量大。全区年薪柴需求量约为940立方米,随着人口的增加,养殖业的发展,其能源需求量增大,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4)农业蚕食

    垦荒: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农业耕地80%为旱地,其中60%为缓坡地,这些坡地在耕种3--5年后,肥力下降即变为轮歇地,然后再另开垦一片荒地,这种传统的轮垦习惯对环境破坏严重,区内每年轮垦荒地在10亩左右。

   5)林副业开发导致森林树木毁坏。

    割漆。保护区内漆树资源较为丰富,历年来由于社区居民盲目接纳外流人员入区割漆和缺乏科学的采割方法,致使区内漆树大量死亡,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生产。近年来保护区周边地区村民为了脱贫致富,大量的采伐树木点种食用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区内村民由于受到保护区的约束,每人每年限量发展1架(约1立方米木材)香菇,但是少数干部群众致富心切,不顾国家保护法令,超量采伐林木发展香菇,对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6) 人为因素带来的森林火灾隐患

    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很少发现自然火灾,引起火灾的火源有95%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以下几种类型:

    生产用火。当地村民由于耕地中的平地水田少,以坡地为主,耕种方式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落后的状态,烧荒是他们固有的习惯,“冬砍一面坡,春点一把火”,每隔35年轮换一次。并且每年全区内都要烧地边300余次、煨火肥220多次,年复一年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保护区的火源管理极为不利。

    非生产性用火:除上述外流人员非法入区带进的火源是保护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外,当地村民每年清明节期间在祖坟墓地,烧香化纸,也是引发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

    虽然保护区建立19年来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但是每年投入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力和财力较大,引发火灾的隐患始终存在。

    2、保护区内林权不清。

保护区建立之前未进行过林权区划,保护区建立之后,曾与地方政府进行过多次磋商,陕西省政府和林业厅也曾参与协调,但因与地方政府意见分歧较大,林权清理工作停滞不前。而当地县政府在确定土地权属时,单方面按历史上村民居住范围划定了土地权属,并发给了土地证。致使区内集体山林和自有山林面积超出国家规定面积的数十倍。由此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矛盾和冲突十分突出。

 

        第二节  保护管理体系及主要目标和原则

 

   (一)保护管理体系

    佛坪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局、站、点三级保护管理体系(见图18.1  )。

管理局管理保护站,保护站管理监测点,逐级实行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资源保护科是局保护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对各基层保护站、森林公安派出所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公安派出所受管理局和县公安局双重领导,业务受上级林业公安部门指导,负责林业执法、查处违法案件,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各保护站负责站辖区内资源保护和管理,巡护监测、清理外来人员,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护林防火,发现并抢救伤病珍贵动物,发展多种经营,改善职工生活,搞好站务建设。

 


 

 

 

管理局

Administrative

Bureau

 

 

 

 

 

 

 

 

 

 

 

 

 

保护科

Protection

Sector

 

 

 

 

 

 

 

 

 

 

 

 

 

 

 

 

 

 

 

 

 

 

 

 

 

 

 

 

 

 

 

 

 

 

 

 

岳坝站

Yue Ba

Protection Station

 

龙潭站

Long Tan Protection Station

 

 

西河站

Xi He

 Protection Station

 

森林派出所

Forest Police Substation

 

三官庙站

San Guan Miao Protection Station

 

大古坪站

Da Gu Ping Protection Station

 

偏岩子站

Pian Ai Zi Protection Station

 

 

 

 

 

 

 

 

 

 

 

 

 

 

 

 

 

 

 

 

 

 

 

 

 

 

 

 

 

 

 

 

 

 

 

 

大城壕监测点

Da Cheng Hao Monitoring Post

 

 

 

黄桶梁监测点

Huang Tong Liang

Monitoring Post

 

鲁班寨监测点

Lu Ban Zai

Monitoring Post

 

三仙峰监测点

San Xian Feng Monitoring Post

 

大葱坪监测点

Da Cong Ping Monitoring Post

 

草坪监测点

Cao Ping Monitoring Post

 

18.1   佛 坪 自 然 保 护 区 保 护 管 理 体 系 图

Fig. 18.1  Management System Foping  Nature  Reserve


    局、站、点三级管理体系围绕保护工作协调运转,保证了各项保护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促进了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目标是根据“以保护和驯养繁殖大熊猫为中心,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发展生物资源”的方针,按照保护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多年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其主要目标是:

    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景观的完整性;

    2、 保护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

    3、 在保护好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

    4、 加强同区内外的联系与合作,强化自身建设,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保护管理的主要原则

    根据上述保护管理目标,在具体行动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最佳生态效益原则。在科学地人为干预下,尽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

    2.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原则。对可更新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如野生药材和生漆等)、人为活动强度,提出定量指标,严格控制,以防止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保证永续利用。

    3.保护、科研、产业、扶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4.行政管理中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和“封闭”原则。

 

        第三节 加强保护管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原则,针对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采取以下保护对策。

    () 强化内部管理,确保生态系统完整

    1、完善功能区划,确定管理措施

    资源的保护管理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功能区、不同类型的资源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物资源的不断更新和繁衍,使其为人类持续利用。

    佛坪保护区于1999年在总体规划中对全区进行了功能区划,将全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0326hm2,占总面积35.31%,缓冲区514hm2,占总面积17.59%,实验区13773hm2,占总面积47.1%。在实验区内划分了庙梁子和草坪二个旅游小区1360hm2,占总面积4.65%。要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明确各功能区的管理目标,确定详尽的管理措施。各小区也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各分区(包含小区)要在地图上标定,在实地设立分区界桩和提示警告,表达信息。要建立健全各分区的档案管理。

    2、健全生态系统管理的规章制度

    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威胁,往往与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直接关系。为此,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健全和完善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根据本区目前实际,至少应建立和完善下列规章制度。

(1) 关于入区从事科考、科研、采集标本、教学实习的规定;

(2) 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和游客须知;

(3) 关于引种、驯化实验的规定;

(4) 关于区内群众砍伐薪炭柴、割漆、香菇、木耳生产和利用野生资源的管理办法;

(5) 区内用火、用电制度;

(6) 关于商业摄影、录像等管理办法;

(7) 保护大熊猫及其它珍贵动物公告;

(8) 检疫和病虫害防治制度;

(9) 猎枪使用和管理办法;

(10) 扶助社区经济规程等。

(11) 保护区林木、林地管理办法。

    3、强化巡护监测工作

    巡护是对整个保护区的各种信息进行宏观了解的经常性工作,在巡护的同时,又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检查各项计划、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消长变化和人为活动及其影响的科学调查,为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巡护和监测工作必须有机地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要下大力气研究巡护监测工作规程,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科学的巡护监测体系,制定科学严密的巡护工作方法,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巡护监测工作不走过场。

    为切实搞好巡护监测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计划,为监测工作提供指导;要监测好主要物种的消长变化趋势、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及简要的气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地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切实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我区森林火灾起因有95%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清除各种人为因素,控制火源便成为我区森防工作的核心。

   1)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是提高保护、监控和灭火能力,降低火险的重要保证。每年在防火期到来之前,要调整、充实局森防指挥部和扑火队成员;召开森防会议,进行工作安排和扑火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要划分责任区,层层签订防火协议,落实责任,奖罚分明。

   2)完善防火制度,加强火源管理

    要健全生产用火审批和监督制度;加强巡护和了望塔观察,及时发现、报告火情。火险季节,坚持防火哨卡值班检查,严禁带火入林;严禁夜间打火把照明;禁止在林区生火取暖和乱吸烟;改革封建陋习,用在坟上挂纸代替烧纸祭祖。火险季节来临,要及时组织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庙宇附近、基地周围的杂草及其它易燃物,防止家火引起山火;要给区内学校支持购买木炭,防止学生上学提火;实行干部包群众、家长包全家、教师包学生等“八包、六不准、六不烧”责任制。要做好低智能人的管理工作,确定专人,落实管护责任。

   3)广泛开展防火宣传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群众的防火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的森防法规和局里有关规章制度,要形成一种氛围,树立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4)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超短波通讯网的管理,保证全区各站和主要工作区之间及与局通讯联络畅通无阻。要坚持经常检修扑火机具,保证完好无损。做好防火物资贮备,保障防火工作需要。

   5)积极参加联防组织,履行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预案,一旦发生火警、火灾,要按预案积极扑救。

    5、积极认真做好林权清理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保护区林权至今不清,给保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要乘学习、贯彻新《森林法》之东风,积极主动地做好林权清理工作,确保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安全。

   (二)切实加强基层保护站建设,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体系

    保护站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科研、多种经营的基层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护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1、修改完善《考核办法》,促进保护工作向前发展。

    佛坪自然保护区自19967月开始,对基层保护站实行定量化考核,把保护站的工作分解为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站务建设、职工管理等五个方面25个指标,对每个指标提出了具体内含和计分标准,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承包经费挂钩。对保护站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两年多的实践中,也反映出了该办法的一些缺陷,因此,必须对该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保护站的工作水平。由于此项目已纳入GEF小型科研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在此不作赘述。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保护站工作积极性

    基层保护站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职工队伍不够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工作的质量。要引入竞争机制,认真选配好站长和技术员,促进保护站人员“优化组合”,真正达到优胜劣汰;进一步采取优惠、倾斜政策,采用激励机制,改善保护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保护站职工的待遇,稳定保护站职工队伍;要健全、完善机关干部下站和科室包站制度,采用灵活机动、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下站和包站工作不流于形式,要彻底克服各种消极思想,真正使各项工作服务和服从于以保护的为中心工作的良性运转。

    3、提高保护站职工素质,适应新时期保护工作

    随着保护站工作的深入,对站上职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做好站上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爱站、爱岗和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思想。对他们要在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使每个站的职工对所从事的业务工作熟练掌握。要以在职培训、自学为主,积极创造条件,使站上职工逐步达到中技以上专业技术水平。

    4、增强保护站工作活力

    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要不断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基层站的用水、用电、取暖、交通、文化、娱乐等条件。要鼓励保护站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站上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增收节支,利用创收,改善生活,提高效益。

   (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保护区健康发展

    以科研成果作为依据来调整保护方向和内容,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因此,保护区重视科研的程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确定目标,制定规划

    佛坪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目标是:“以动植物资源监测为重点,积极开展主要保护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科学论证保护区的各项建设和发展项目,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这一目标,要科学论证保护区各项建设和发展项目。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保护、植被类型演替、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等研究为重点,对研究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

    2、完善管理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加强科研管理

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将科研立项、人员配备、资金来源、组织实施、成果鉴定、应用推广和奖励制度化,是加强管理、稳定队伍,调动积极因素的根本措施,有利于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要鼓励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提高保护区科研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知名度。为此,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和制度,对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的人才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建立科研评审制度,从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难题中选题立项,避免科研选题的重复性、误导性及研究方法不当对物种和生态环境干扰等所带来的对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

    3、开展主要物种的生态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为保护区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了解国际研究动态和信息,争取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

    ()坚持保护与发展、利用协调发展,认真解决自然保护与农民利益的矛盾。

由于历史的原因,保护区境内还居住着农民(有些还居住在核心区),山林资源是他们世代生活的主要基础,保护自然与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正确处理好自然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保护区的巩固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1、坚持保护与发展、利用必须协调发展的观点

    首先要认识到群众是保护的基本力量,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和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

    其次,要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区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有了上述基本认识,就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利用协调发展的观点,树立了这种观点,保护区在保护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依法保护、绝不能有任何偏差。社区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时,也必须坚持在各项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活动。因此,保护区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等工作,引导农民开辟有利于自然保护的生产门路,走靠山、养山、利用与发展同步进行的致富道路。只有让群众逐步富裕起来,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2、引导农民致富的基本观点

    ①坚持“智力上开拓,技术上指导,经费上资助”的原则。

    ②坚持有利于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前提,决不以破坏自然环境,降低生态效益为代价。

    ③坚持扶持与保护挂钩的原则。凡各种违反有关自然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及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的项目和行为,不给予扶持;而对保护有利有功的项目和行为,优先给予充分扶持和奖励。

    ④坚持以法扶持,各项扶持项目必须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

    ⑤坚持扶贫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保护区为辅的原则。各项扶贫、脱贫计划以当地政府为主,保护区给予必要的支持。

    3、引导农民致富的基本措施

    ①帮助群众发展农业,提高单产,解决温饱问题。通过推广地膜玉米技术,改善灌溉条件,发展水田,推广优质脱毒洋芋种,进行中蜂改良等措施,提高群众收入,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蚕食。

    ②兴修水电站,解决照明取暖;推广节柴灶,降低资源消耗。

    ③修桥补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④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4、支援教育事业,提高居民素质,培养后备人才。

    5、创造条件,促进农民搬迁。要利用移民扶贫的政策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农民分期分批地迁出保护区,以减轻人为活动压力,三官庙、大城壕高海拔地区居住着近百口人,那里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解决脱贫的根本途径是搬迁,因此,在移民扶贫中要优先安排他们。

    6、搞好社区共管,以积极态度调动农民参与保护区建设。要通过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及时了解社区群众对资源的需求和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确定示范社区,完善共建共管组织和职责,制定社区共建共管计划,以扩大共同参与保护管理自然资源和寻求提高当地社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途径,改变传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开发资源替代型产业,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自然保护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要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接受,需要有相当的时间和过程,这个时间过程的长短,就决定于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收到的实际效果。佛坪自然保护区注意了对区内外群众的宣传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宣传对象:①当地农民,②学校学生,③游客,④保护区职工。

    2、宣传内容

    ①自然保护区基本知识:

    为了提高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可通过编写适合当地群众文化程度的小册子,通俗简明地介绍自然保护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做法是使群众真正懂得自然保护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懂得靠山吃山必须养山的道理。

    ②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是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保护大熊猫的一系列通告、布告、通知等都是法制宣传的主要内容,应经常地、反复地在广大群众和职工中学习和宣传,使男女老幼皆知,遵守执行。

    ③编印《佛坪保护区简介》,办《佛保动态》向人们展示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地位、作用,介绍有关规章制度,以求得广大群众的了解和支持,配合保护区管理局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

    3、宣传教育的方法

    ①录象宣传: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拍摄了《保护区简介》、《秦岭瑰宝》、《秦岭羚牛》、《丹丹抢救记》、《佛坪大熊猫》、《绿色净土》等六部影视片,已多次在中央、省、地、市电视台播放,收到了较好效果。要继续坚持给前来参观、旅游的中外专家、学者、学生、游客进行宣传,既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知识的教育,同时也会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

    ②图片宣传:制作、购买一些内容生动的宣传画、精美的图片、年历卡以及半永久性的标语张贴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

    ③展览宣传:充分利用局标本馆、展室和各保护站的形象宣传室,对中小学生以及前来参观、旅游者进行宣传。

    ④慰问宣传:利用传统节日的慰问活动,赠送宣传品,在座谈中插入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