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科研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我局圆满完成《家犬(猫)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科研课题
分享到:
时间:2020-10-10来源:科研科 何少文 浏览次数:1848

一、项目背景

   2015年,陕西省楼观台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发生犬瘟热疫病,传染源为周边社区家猫,最终导致多只大熊猫死亡。

   大熊猫易感猫科、犬科等多种动物携带的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对秦岭大熊猫亚种造成毁灭性影响。而佛坪保护区社区与大熊猫活动区有小范围区域重叠,大熊猫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流动性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交叉传染,并在移动过程中扩展到大范围区域。因此,通过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管理好社区家养犬、猫,断绝与大熊猫接触的机会,是保证大熊猫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局随后申报大熊猫国际合作基金,开展相关的研究管理工作。

二、工作路线和步骤

1、确定范围:佛坪分局境内大古坪村,扩展至毗邻保护区的岳坝5组、龙潭子4组;

2、项目开展的指导原则:

  * 生态安全性第一:项目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安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选择、管理措施,都不能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 地理隔离和相邻兼顾;选择项目区域排除犬(猫)只不可能到达的位置,同时,考虑到家犬跟随人类活动的特性,综合制定措施。

  * 伞护种和伴生动物的生态相似性;既要考虑以伞护种为主要目标的方案,也要考虑伴生物种的生态位、生理特性的相似性,防止携带病毒(菌)的传播;

  * 扩展性(推广价值);最终的管理规范应该具有易操作、广泛认同、有约束力的特性,基于科学研究成果和社区历史习惯综合考量的结果。

  * 参与性(社区、政府、个人、管理机构);管理规范充分考量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 方便社区群众、尊重历史;无论如何,犬(猫)只是社区群众的生活的一部分,鉴于林区生活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强制杜绝家养。佛坪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社区的生产生活实践对环境的干扰程度,只有和社区搞好关系,科学利用、依法管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资源永续利用。

3、技术选择;PRA快速评估、SSPSARCGIS综合简单运用,分析社区生活习惯以及犬(猫)只、大熊猫及其相似物种活动规律;咨询东北林业大学侯志军博士和中国农业大学金艺鹏教授,并查阅相关的文献,制定犬(猫)只管理规范、防疫技术流程。

4、工作步骤

Ø  佩戴追踪项圈:购置无线电追踪项圈和犬只拴养项圈,发放给所有养狗的村民;近5年来(越多越好)大熊猫活动图与家犬活动图对比,时间精确到每月,区域精确到30米。资料来源于巡护和红外相机监测线数据,野外解剖死亡动物的疫病检测报告;

Ø  技术规格、数量、发放范围;依据监测数据+狗的使用习惯,按照越靠近大熊猫活动密度区,越要加强监测,下河、西河、东河发放5个,岳坝杨家发放一个,佩戴给喜欢进入森林的狗;

Ø  制作最近5年大熊猫活动密度区域与社区家犬跟踪数据(ARCGIS),确定后续限制家犬活动方案;

Ø  社区习惯调查(需求分析、冲突矩阵):包括村民家犬使用习惯(主要目的),时间段(什么时间进入森林、外出乡镇),活动范围(是否与大熊猫获得区域重合);村民遵从管理和法律的习惯;村民对传染病的认知能力;社区经济发展和生产时间的历史趋势等;是否限制犬只流动、限制领养和生育;

Ø  养犬养猫管理对策(决策树);综合调查和分析,制定操作性强、简易明了、多赢的实施方案;

Ø  推动式需求和拉动式:以传染病宣传为切入口,争取自觉执行传染病的防治,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改管理机构推动式防治为拉动式;

Ø  推动制定地方养犬养猫管理办法;(佛坪县养犬管理办法)

Ø  社区宣传图册:与科研院所、政府防疫机构、村委会等合作,制作宣传图册和视频,介绍历史上人畜(禽)共患病的危害,以及多年来病毒变异、细菌菌株抗药性增加,而新药和治疗手段相对滞后,使人类处于危险状态。

Ø  制定社区养犬(猫)公约:以大古坪村作为样板,争取所有的村民自觉执行家犬管理规范,适当考虑村民对家犬的感情和某种程度的依赖,及时找到家犬功能的安全替代方案,争取全部拴养,在规定时间疫苗注射,杀灭体内外寄生虫,彻底消灭病菌的源头。

Ø  养犬规范和防疫技术流程的应用和推广,完成项目报告并评审,结题;

三、项目启动曁周边保护区联席会议

2019年823日,由我局组织,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医学学院金艺鹏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聂永刚研究员、武汉植物园党海山研究员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秦岭区域大熊猫保护区犬瘟热防控工作召开座谈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社区家犬规范化管理倡议书》。

四、社区调查和分析结果

1、社区养犬综合调查      

采取问卷和PRA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群众愿意遵从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局指定的家犬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包含每户饲养数量、性别、防疫、拴养、等级和标记、规定活动范围等,与期望接近。并愿意遵从法律和管理规范,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2、犬(猫)只登记:

截止20208月底,社区 65 户有58只家犬,都是新养的犬只。

3、社区生产、生活习惯、收入:

1999年启动封山育林以来,大古坪村、岳坝村6组的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体系,村民享有退耕还林补贴,这部分固定收入基本满足村民日常饮食开支。没有统计进入收入。

目前村民养狗主要是安全需要,多次发生的羚牛进村或者在道路上伤人事件,甚至在发生黑熊盗取蜂蜜、破坏蜂箱的时候,也加剧了对狗的警示、伴随、保护的心理和实际需要,毕竟蜂蜜在村民收入中占比很大,也很稳定。

五、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社区家犬的规范化管理基于调查研究,适地适宜,科学施策,便于执行,以保障大熊猫及其森林系统的安全为前提,也要兼顾社区居民生活、生产的传统习惯和现实需要。因此,我们做了较多社区基础调查和简单的分析,结合我局30多年的保护宣传成果,自下而上,夯实民意基础,通过实际案例清晰传达家犬规范化管理的益处。随后,在佛坪县政府主导下,以立法为先导,从法律层面规范养犬事项;为解决居民习惯性法不责众心理,推动《村民养犬公约》,创造防疫为大家的氛围,让大家互相监督,促进合法养犬;最后,投入人员、资金解决社区居民的防疫成本高的现实问题,为村民免费提供拴养家犬的工具,并按照科学的防疫流程配合保护区管理局进行免疫工作。

三个层次的操作,从立法、乡规民约、免费提供拴养条件和免疫,构成了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制作了宣传册、PPT、短视频,每年度由管理局、保护站巡查和科普,重在引导社群居民自觉执行,形成合力,保障生态和社区安全。

l  配套措施:

ü  发放拴养器具每户一套;

ü  发放外寄生虫防止外用滴剂;

ü  发放防疫宣传册人手一册;

ü  制定传染源防疫流程,按照流程操作,防止交叉传染疫病发生和扩散;

ü  在冬春季,给若干犬只佩戴无线电跟踪颈圈;

ü  制作防疫宣传短视频一个,在社区微信传播。

六、制定家犬(猫)传染源防控技术流程

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国宝,我国一直致力于保护大熊猫,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启动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实验工作等,但传染病却威胁着大熊猫的健康和生存。

近年来频发传染病感染大熊猫的新闻,寄生虫病、犬瘟热、犬细小、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感染大熊猫,对大熊猫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了巨大危害。而随着病原的进化,人畜共患病也逐渐增多,保护区内社区家犬(猫)等携带的病原会对大熊猫的健康产生威胁,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大熊猫,需要对保护区社区家犬(猫)进行健康排查和预防。

保护区现阶段面临最大的疾病威胁为犬瘟热,需要对社区饲养的犬全部进行疫苗接种。建议在每年12月份接种犬瘟热和细小病毒二联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接种犬用六联或者八联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腺病毒、犬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钩端螺旋体、犬冠状病毒、狂犬病)。初次接种疫苗的犬只,12月份首次接种,连续接种3次,每次间隔3周。已经接种过疫苗的犬只,每年监测一次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再次接种疫苗的时间。

七、人才培养

本项目安排7位保护站职工参与,在金艺鹏教授指导下学习麻醉、取样、快速检测、消毒等技术;在侯志军老师指导下学习寄生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