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科研成果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两栖动物资源与保护
分享到:
时间:2018-01-02来源: 浏览次数:5214


    1996-1997年,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中,获得两栖动物标本计12种,属于2目6科6属,详述了两栖动物的分布名录、区系组成,山溪鲵、大绿蛙以及两栖动物资源的评价与保护。

   

两栖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动物由距今四亿年前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两栖动物化石鱼石螈,发现于格陵兰泥盆纪地层中。

       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是从水生鱼类过渡到陆生爬行类的中间类型,它们既保存了水栖祖先的某些特点,又呈现了陆生脊椎动物的某些形态特征。

       两栖动物的胚胎没有羊膜及尿囊,幼体经变态后才发育为成体。幼体生活于水中,鳃呼吸、身体有侧线,成体以肺呼吸,五趾型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上爬行、跳跃。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皮内腺体多,密布微血管,腺体分泌粘液润泽皮肤以防止干燥,皮肤是呼吸的辅助器官,可以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冬眠期以皮肤呼吸维持生命。

幼体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成体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右心房接纳静脉血,左心房接纳动脉血,由于心室未分隔,心室内动、静脉血混合。血液含氧量较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调节体温,故体温不恒定,因而两栖动物亦称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在冬夏季,常有冬眠及夏眠现象。

    头骨骨片减少,颅骨未完全骨化,头骨二枕髁与环椎关联。脊椎分颈椎、躯椎、荐椎及尾椎。肋骨与胸骨不连,未形成完整胸腔。

    多种两栖动物耳有鼓膜和耳柱骨,中耳出现,能将声音传入内耳产生听觉。

    成体的排泄器管是中肾,雄性中肾管兼有输尿、输精作用。

    卵小,直径多在10mm以下,无钙质卵壳,卵黄少,一般体外受精,少数种类体内受精(精液包纳入泄殖腔,在输卵管内受精),多卵生,少数种类卵胎生。

    现生两栖动物分无足目 APODA、有尾目 CAUDATA和无尾目 ANURA

    全世界两栖动物3217种,中国207种,陕西26种,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

 

      第一节   两栖动物区系与分析

    1996-1997年的野外调查,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获两栖动物标本60余号,分属于26612种,详见表13-1

13-1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及分布

Tab.13-1 The List and Distribution of Amphibians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布高度(m)

区系成分

龙潭子

 

大 古坪

 

三官庙

黄桶梁

凉 风垭

山溪鲵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

1800

1950

西南

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

+++

+++

++

+

 

 

980

/

1600

广

华西蟾蜍 Bufo andrewsi

 

 

+

 

+

 

 

980

1500

西南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

+

+

 

+

 

+

980

2000

广

秦岭雨蛙 Hyla tsinlingensis

+

 

+

 

+

 

 

980

1900

华中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

+

+

 

 

 

 

980

1100

华中华南

大绿蛙 R.livida

 

 

+

+

 

 

 

1300

华中华南

黑斑蛙 R.nigromaculata

+

+

+

 

+

 

 

980

1600

广

隆肛蛙   R.quadranus

+

+

++

++

++

+

 

980

1900

华中

中国林蛙  R.chensinensis

+

+

+

+

+

+

+

980

2100

华北

合征姬蛙  Microhyla mixtura

 

+

 

+

 

 

 

980

1100

华中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

+

+

+

 

+

 

 

980

1650

华中华南

    说明:“+”示分布的多寡

    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名录及分布分析,东洋界8种,占66.7%;古北界1种,占8.3%;广布种3种,占25%。其中东洋界的西南区有山溪鲵、华西蟾蜍两种,占16.7%;华中区有秦岭雨蛙、隆肛蛙、合征姬蛙3种,占25%;华中华南区有泽蛙、大绿蛙、饰纹姬蛙3种。古北界华北区有中国林蛙1种,占8.3%。综上所述,东洋界种类较多,广布种较少,古北界种类最少。也反映了动物地理以秦岭划界的正确性。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种数,约占陕西省两栖动物的近一半(宋鸣涛,1987),详见表13-2

13-2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种数同陕西省两栖动物种数比较

Tab. 13-2 Comparison of Amphibian Species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with Shanxi Province

 

内容

总 数

东洋界

古北界

广布

华中区

华中华南

华南区

西南区

华北区

东北区

佛坪保护区

12

8

0

4

3

3

0

2

0

0

     西

26

16

4

5

7

3

1

5

3

1

比例(%)

46.15

50

0

80

42.85

100

0

40

0

0

 

    原洪(1985)报道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11种,其中棘腹蛙在佛坪大河坝采到雄性成体1只。大河坝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以外,故在前表中未列出。本次综合科学考察在凉风垭、草坪采到了山溪鲵,在中咀、大古坪采到了大绿蛙,标本均保存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标本室。

 第二节   垂直分布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深切,河流交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而湿润,植被繁茂,为两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因而,两栖动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大。但由于山势坡度较缓,海拔2000m以下气候、植被变化较小,故区内两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不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泽蛙、华西蟾蜍、大绿蛙、合征姬蛙分布于海拔9801500m;山溪鲵、大鲵、中华蟾蜍、秦岭雨蛙、黑斑蛙、隆肛蛙、饰纹姬蛙等分布于海拔980-2000m;中国林蛙则分布更广,海拔更高达9802100m

 

     第三节  新分布种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山溪鲵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体全长91-173mm,头部略扁平,躯体近圆柱形,尾侧扁。吻端园,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口角位于眼后下方,上唇褶极发达,下唇褶弱,为上唇褶所遮盖。上下颌均有细齿;犁骨齿列呈“八”形,位于内鼻孔之间,每侧小齿4-6枚;舌长椭园形,两侧略游离;眼相对较大;体侧有12-14肋沟。

    四肢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尖端相距1-2肋沟;指、趾扁平,末端钝圆,基部无蹼。指4,第23指近等长,略长于第1指。趾4,趾长序3-2-4-1;掌突、蹠突均不显著。尾鳍褶低厚、平直,尾鳍褶起自尾的后部1/3处,尾腹鳍褶起自尾后部1/4处,尾末端钝圆。

    皮肤光滑;头侧眼后有浅凹痕,凹痕一端沿颞部前端向下弯曲,一端沿颞部背侧向后延伸;颈褶弧形;咽喉部有数条纵肤褶;掌、蹠腹面角质化,黑色;少数个体尾末端无背鳍褶,但边缘角质化。

    生活时体色变异大,背面一般为深棕色,自眼后角起,背面、体侧均有不规则的深色断续斑纹3行;少数个体显雀斑,个别标本无斑纹;腹面色浅,雀斑点小而密。

    生活于山溪中,在石块下产卵,卵胶囊呈辣椒状,成对贴于石下悬于水中。

    大绿蛙 Rana livida

    雄蛙体长44-51mm,雌体长85-95mm。头扁平,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明显;颊部微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鼓膜明显;雄性为眼径的2/3,雌性为眼径的1/2。犁骨齿两短斜行;指端有宽大的吸盘与横沟,吸盘为眼径的1/3-2/3,第12指长,第3指比吻长,关节下瘤明显大,后肢细长,胫跗关节前伸超过吻端,左右眼部重叠颇多,足比胫短;趾端吸盘略小,第5趾较第3趾长,趾间全蹼,外侧蹠间蹼达基部,关节下瘤适中,内蹠突卵圆,为第1趾长的1/3-2/5,无外蹠突,无跗蹠。

皮肤光滑;背侧褶从鼓膜上方达胯部,眼下方有腺褶,褶后有颌腺。

    生活时背面为鲜绿色,头侧及四肢略带棕色,上颌缘白色;四肢有横纹,股后缘深棕色杂有黄色云斑;腹面白色。

    雄性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前臂较粗壮,第1指婚垫发达。

    栖息于溪流两侧的乔木、灌木丛中,有时也远离溪边,晚间常伏溪边石块上,易于捕捉。

         第四节   资源评价与保护

    两栖动物是有益动物,能捕食农林害虫,有些种类尚可做药用或营养食品,故与人类关系密切。

    两栖动物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均列入多种两栖动物的药用性能,至今在民间流行甚广。如蟾蜍耳后腺的分泌物即蟾酥有解毒、消肿、止痛功效,是配制中成药六神丸、蟾酥丸、梅花点舌丹等的主要原料。中国林蛙(蛤士蟆)产卵前的输卵管制品,有退热、补肾益精等功效,用于体虚气弱、神经衰弱、病后失调、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中国林蛙雌性整体干制品,亦有滋补强身作用。据《中国药用动物志》(1979年版)记载,山溪鲵的整体干制品有续断接骨、行气止痛功能,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肝胃气痛、血虚脾弱、面色萎黄等症。山溪鲵亦可食用,味美又有滋补作用。

    两栖动物体型较大的种类多可食用,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极好的营养品(指人工养殖种类)

    两栖动物特别是蛙类生活于农业区、林区,每年捕食大量害虫,有益于农林业的发展,如黑斑蛙胃内食物昆虫占74%,泽蛙胃内食物昆虫占82%。蛙类食虫量大,一般每天能捕食50-60只,据统计1只青蛙,在1年中的活动季节,能消灭害虫1万多只;1只大蟾蜍仅在夏季3个月中,即能捕食害虫近万只,故两栖类是农林害虫的主要天敌,“以蛙治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蛙类捕捉农林害虫有益于农林业的发展,因而应当严禁滥捕蛙类动物。另外,蛙、蟾蜍等取材方便,在生物学、医学上常用于教学和科研。珍稀两栖动物可供动物园、博物馆展出,丰富人们的生活及生物学知识。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其栖息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滥捕盗卖,使其种群数量剧减,因此,尤其保护大鲵应引起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两栖动物同人类的密切关系,严禁捕捉,防止农药等对水域的污染,保护好两栖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保护好两栖动物的关键。

 

 

Abstract Survey of amphibians o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1996-97.Amphibians belong to 12 species of 6 genera of 6 families of 2 order. Expounding to list and analyss of fauna on amphibians, Batrachuperus pinchomii, Rana Livida  ,resourees and pretection of amphibians.

 

 

  洪等,1985,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4(1)50-51

宋鸣涛,1987,陕西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学报6(4)63-73

田婉淑等,1986,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 31-67 北京

叶昌媛等,1993,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7-266 成都

赵尔宓等,1997,横断山两栖爬行动物。科学出版社,:26-105 北京

 

中文名称索引

山溪鲵

大鲵

大绿蛙

中华蟾蜍

中国林蛙

华西蟾蜍

合征姬蛙

泽蛙

饰纹姬蛙

秦岭雨蛙

黑斑蛙

隆肛蛙

 

拉丁文名称索引

    A

Andrias davidianus

      B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Bufo andrewsi

Bufo gargarizans

H

Hyla tsinlingensis

     M

Microhyla mixtura

Microhyla ornate

     R

Rana chensinensis

Rana limnocharis

Rana livida

Rana nigromaculata

Rana quadranus